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嘉靖:從長生開始> 第176章 六旬認爹,人間之屑!

第176章 六旬認爹,人間之屑!

2024-11-19 10:12:04 作者: 江中斬蛟
  第176章 六旬認爹,人間之屑!

  軍政分離初案公布。

  朝廷頓時熱鬧了起來,自內閣以下,六部衙署等在京衙署官吏皆在討論。

  新軍院的建立,也讓一些投機者意識到機會的到來。

  其中之一,便是正在進京的前遼東鎮總兵官,現兵部尚書謝朝恩。

  軍政分離後,兵部就是個空架子,兵部尚書貴為九卿之一,卻將要失去權力,對於此次晉升,謝朝恩是既欣喜又焦慮。

  欣喜的是為官幾十年,歷經朝廷、軍方兩道,終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登臨了九卿之位,大紅仙鶴袍服加身。

  焦慮的是權力的消失,會影響自己及家族的富貴。

  而建立軍院,卻讓謝朝恩看到了獲取權力的方式,在內閣披露的軍院細則中,聖上是院長,九鎮主將當老師,錦衣衛特殊人士當臨時老師,陣容豪華到極致。

  但謝朝恩覺得,一座軍院的構成,僅僅是院長、老師、生員,未免太簡單了。

  而且,聖上日理萬機,哪能天天與九座邊鎮主將交流軍院生員的問題,在院長、老師間,必須要有個媒介。

  即軍院副院長。

  能坐鎮遼東鎮近二十年,謝朝恩自然不是草包,他敏銳意識到,在軍政分離後,大明朝軍隊力量將迎來質的飛躍。

  炫耀武力,開疆擴土,又是歷朝歷代皇帝最喜歡的事,以後幾十年裡,大明朝必將積極備戰。

  軍院生員,必是大明朝軍隊的未來,是大明朝軍隊未來的中、高層將校。

  在謝朝恩看來,聖上的軍院院長之職更多是虛職,聖上一時來了興致罷了,等熱情退卻,就不會再投入多少精力。

  

  如果能成為軍院副院長,那未來幾十年,甚至百年,軍院生員都是他的門生,在軍方能桃李滿天下,在某種程度上,比在士林中桃李滿天下更具有影響力。

  所以,謝朝恩加快了進京的速度,同時,又傳信給了『徽商商魁』,即大明朝內閣閣臣胡宗憲,請求幫忙運作軍院副院長之位。

  甭管胡宗憲認不認這身份,但徽商商幫內部,徽商商幫資助的官員內部是認胡宗憲的。

  剛一與徽商接觸,便給徽商商幫增加了兩位九卿,胡宗憲,大好人啊!

  政務堂中,胡宗憲看著手中那極盡阿諛諂媚之詞的書信,有些不忍直視。

  「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須兒,故令稚子認孫。」

  膝下:子女幼時依於父母膝下。

  白須兒:是謝朝恩表示的自己。

  稚子認孫:是謝朝恩想讓自己的兒子認胡宗憲當爺爺。

  而這番話的意思,即是,『我謝朝恩本想認您胡宗憲當父親,承歡膝下,但唯恐您不喜歡我這個眉毛鬍鬚都白了的兒子,那就讓我的兒子認你當爺爺,我也就成了您的義子乾兒。』

  為了避嫌。

  徽商、徽官與胡宗憲來往的信箋,是要抄錄給所有閣老看的。

  張居正看完一笑,望著胡宗憲,打趣道:「汝貞,我記得你今年四十八吧?」

  「回元輔,生日將至,算是四十九了。」

  「那也沒差。」

  張居正點點頭,笑容越來越盛,玩笑道:「我記得謝朝恩是弘治十二年生人,今年該六十三歲了,謝朝恩的長子久居京城,我似乎還見過,年歲也有四十多歲了。

  這樣一來,四旬的汝貞,有了個六旬的乾兒,有了個同歲的干孫,兒孫立刻就齊了。」

  李春芳、陳以勤聞言,忍不住一樂。

  這謝朝恩,能想出認爹認爺來攀附關係,也是人才啊。

  胡宗憲尷尬至極。

  幸好有高拱出言,雖是無心,但也幫胡宗憲解了圍,道:「朝恩此人,庸劣無恥!」

  為了權勢,不惜捨棄尊嚴,認一位兒子年歲的人當爹,虧得謝朝恩想的出來。

  高拱不敢想像,就這樣的人,主持遼東鎮十幾年,到底是怎麼保護遼東鎮百姓的。

  正應了那句話,心有所想,命有所至,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走進政務堂。

  見到閣老們在議論謝朝恩的書信,搖了搖手裡拿著的案卷,道:「謝朝恩交出遼東鎮兵權後,在遼東鎮的錦衣衛密使也摸清了謝朝恩在遼東鎮的所作所為,以及遼東鎮局勢一塌糊塗的原因。」


  張居正幾人定睛望去。

  「嘉靖三十年九月,建州女真舉兵圍攻定遼右衛,守將王德戰死,右衛城中烽火斷絕,柴水不通,遼東鎮主將謝朝恩謀劃放棄右衛城。

  幸有右衛城參將尚表奉命轉餉入城,悉力抗禦,糧盡,食牛馬,拆屋為柴,士卒始無異志。

  尚表時出奇兵突戰,俘獲建州女真首領脫羅孫及婿與其部將各一人。

  形勢逆轉,於是謝朝恩命遼東鎮將士先後出擊。

  建州女真兵偵知城中守備益為堅固,解圍而去。」

  「嘉靖三十二年六月,遼東鎮原有軍隊九萬一千餘人,今在只有五萬七千餘人,逃亡三萬三千餘人。

  在者多老弱不能戰。

  而逃亡的原因是由於連年修築邊牆,上山運石伐木,工役繁重,力不足辦,貸錢賠貨;將領貪污,文吏侵漁,以致士卒貧累,不得不逃。」

  「嘉靖三十八年四月,遼左濱海,水陸艱阻。天災之下,全鎮三年五穀不登。

  是年村里無炊煙,野多暴骨,蕭條慘楚,目不可忍視。

  飢餓凶饉,斗米銀八錢,母棄生兒,父食死子,父老相傳,咸謂百年未有之災。

  而值夏秋之交,水災蟲災並發,斗米貴至銀七錢,冬春更不知如何。

  遼東鎮總兵官謝朝恩上疏請大出內府銀錢,以救一鎮生靈。

  聖上聞而憫之,於嘉靖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詔戶部即刻發銀六十萬兩,遣御史一員速去購糧,設法輸運,以濟百姓之急。年終再發牛具銀五萬兩,以備來春播種。同時借太倉米五萬石救濟饑民。

  然,戶部撥銀六十餘萬兩,未予百姓分文,遼左濱海由鎮民重建,牛具等物被高價發賣,五萬石太倉米更是被盡數換成牲畜所食的麩糠。」

  「……」

  樁樁件件,罪孽深重。

  陸炳望著閣老們,道:「閣老,謝朝恩將於三日後午時進京,該當如何?」

  「抓!」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