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79章 大唐兩百七十年

第979章 大唐兩百七十年

2024-11-19 06:01:38 作者: 花非花月夜
  第979章 大唐兩百七十年

  元祐皇帝登基,一上任,老天爺就送給了他一份大禮,淮河以北,連年大旱。

  這一大旱,就是十年。

  前兩年還能通過前些年修建的水利工程度過,但後來大旱嚴重到就連河中的水都乾涸了,到處都是黃干泥地,道道裂痕,宛如地龍翻身後的場景。

  乾瘦憔悴的百姓,就這樣望著天,期盼著下點雨,但這種劇烈的氣候變化,又怎麼可能這麼快而出現呢。

  在大旱的這些年中,馬六甲海峽中穿行的船隻絡繹不絕,幾乎所有的船隻都被徵用,全部用來徵收糧食。

  幸好大唐早就有備案,這一百多年來,一直在努力開拓中南,現在基本上就連各個島嶼上,都插上了大唐的旗幟,天竺那邊更是一路打穿。

  這百多年的開荒相當的有效果,所以現在還能勉強維持,但即便如此,依舊讓人覺得不安。

  畢竟朝廷加在中南和天竺身上的天災稅,已經是以前的五倍,現在兩地的貴族,已經出現了抵抗心思。

  但朝廷也是沒辦法,總不能放任中原百姓就這麼成為流民,或者餓死吧。

  現在就是苦一苦楚國和宋國百姓,還有中原南方百姓,讓中原北方百姓能活下去。

  ……

  神都,皇宮天授殿。

  「陛下,這些年草原上連年大雪,百姓的牛羊凍死的不計其數,還有瘟疫出現,苦不堪言,草原上的草也沒有往年那麼茂盛,去年的時候,本該是草木茂盛的季節,結果因為雪水化的太慢了,結果草只長了一個月,就開始褪去。」

  

  「草原上的嬰兒不能生存,來自中原的棉衣大多數都買不起,就連炭火也不好取材,還請陛下垂簾。」

  「請陛下發糧,救我燕國百姓!」

  大殿之中,嘩啦啦跪著一片人,所有人都齊齊叩首在地面上,不住的向上首的大唐天子磕著頭。

  大唐天子李慎高坐御座之上,望著下首的宰相,「洛王,如今我大唐有多少存糧。」

  洛星雲上前一步,沉聲道:「回陛下,受災的年份實在是太久了,朝廷現在的存糧,已經是糧食夾雜著糠,吃下去餓的動不了了,即便如此,也只夠北方百姓吃幾個月的,如果在半年之後,天竺的糧食運不來,就連中原也保不住了。」

  李慎聞言滿臉無奈,「世子,你看,不是朕不給發糧,實在是大唐也沒有存糧。

  朕真的想給,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今之計只能是苦一苦燕國百姓,等今年豐收之後,再給燕國百姓賑災送糧。」

  燕王世子豁然抬起頭來,咬著牙說道:「陛下,中原人口有一萬萬還要多的人口,我燕國只有五百萬。

  中原便是從牙縫中摳出一點來,也足夠我燕國吃了,燕國不多要,只要有一百五十萬石糧食,五十萬套棉衣,二十萬石各類的藥物,就能讓燕國子民安穩度過這個冬天。

  還請陛下可憐百姓。

  還請陛下可憐大唐百姓啊!」

  異常氣候對草原的摧殘遠遠比對中原大,遊牧是真正的靠天吃飯,他們甚至就連積累都做不到,不像是農耕,好歹還能依靠著往年的儲備來渡過艱難。

  雖然在連續十年的災難面前,什麼儲備也有些可笑,但總之遊牧好一些。

  李慎嘆口氣,再次將目光投向了諸位宰相,幾乎所有人的眼中都是糾結,「諸卿,為之奈何啊。」

  這可怎麼辦啊。

  「陛下。」

  最終還是洛星雲站了出來,斬釘截鐵的說道:「陛下,給燕國的糧食還是要給的,當此天下共艱難之時,應當要共克時艱,天下所有官吏的俸祿削減一成,諸家貴族的祿米取消,這些貴族和官吏,總還是不至於死的,大家一起湊一湊,一百五十萬石糧食,還是能湊的出來的。」

  等到燕國世子千恩萬謝的離開,李慎才略帶著些憂愁道:「洛王,這削減各家和官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萬一激起變動,後果不堪設想。」

  洛星雲又如何不知道呢,哀聲道:「如今只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現在不給燕國糧食,他們可不是坐以待斃,立刻就會南下和我們中原拼命。

  單純和燕國打仗還不怕,但就怕燕國一動,就給了另外幾個國家可乘之機。

  如果天竺和中南出事的話,那整個中原就全完了,會掀起前所未有的血腥風暴,至少中原的人口死到可以存活的地步,死到糧食夠吃的地步。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大唐還在不在呢?誰又能說得准呢?」

  洛星雲的話讓天子立刻升起了一身冷汗,現在的中南和天竺就是中原的兩顆心臟,江南則是另外一顆小心臟,全靠這兩個地方吊著命。

  否則這麼大的自然災害,早就遍地都是烽火,到處都是要活命的流民了,哪裡還能安安穩穩的坐在神都,大唐帝國還沒有明顯的崩潰跡象。

  現在大唐帝國因為糧食問題正處於極致的走鋼絲階段,沒人知道下一步大唐會走向何方。

  如果李慎認識一個年號崇禎的皇帝,大概會相當的有共同語言。

  其他的問題都好解決,但糧食這種問題,沒有就是沒有,就算是洛氏錢行能把錢玩出花來,能讓國庫裡面充斥著錢。

  但。

  大唐本土加各個藩屬國有兩億多的人口,但現在的產糧,就夠兩億吃,如果不是帝國強大的統籌能力,能讓大部分人只挨餓而不餓死的話,現在早就是餓殍滿地了。

  人口的膨脹比原先預想的還要高,之前計算到如今,人口大約有一億六千萬,結果現在人口卻高達兩億四千萬。

  如果不是天災等,這個數字還會繼續飛速膨脹,再過一百年,按照之前的速度,人口就會膨脹到六億以上,甚至七億,僅僅是想一想,就感覺頭皮發麻,這麼多的人口,就算是太宗皇帝再世也不可能養活的了。

  如今的大唐是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從中原到藩屬國,都仿佛是坐在火山口,只要一點火星就會爆炸,然後把中原炸的粉身碎骨。

  離開皇宮之後,洛星雲就回到了洛王府,深深的嘆息著,完全不知道該要怎麼度過現在的危機,這不是人力所能夠違逆的。

  這些年中洛氏也不是沒有努力,有關於氣候方面的神器也用過,但對於這種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只能用杯水車薪來形容。

  建國兩百多年的大唐,還能維持現在這樣的和平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幾乎在各個大的方位都有洛氏子弟坐鎮,洛氏是真的把大唐當成自己的王朝來對待。

  洛氏在如今的大唐,已經算是宗室,基本上洛氏嫡系只要出仕,用不了幾年,就封國公,雖然這種爵位都不世襲,但大唐本來也沒有幾個世襲,然後封疆大吏的官職一封,這麼多年下來,已經成為了慣例。

  除了在中原和草原之外,在其他的地方,洛氏的聲望現在都是天下無雙,按照上一任天子的話來說,「現在能夠維繫藩屬國的朝貢,全都是因為洛氏啊。」

  這不算是誇張的話,洛氏子弟在大唐立下的累累功勳,數也數不清,幾乎在最艱苦的地方,都能找到洛氏子弟的身影。

  洛星雲坐在府中沉思,未來到底應該怎麼辦的時候。

  管家突然衝進來,急聲道:「家主,宮中來人,喚您進宮,據說是有加急的戰報而來。」

  洛星雲只覺眼前一黑,戰報是現在他最不想聽到的東西,他連忙匆匆進宮,他住的地方就在皇宮附近,其他的大臣還沒有來,天子直接將戰報給他看。

  洛星雲一看,更是五雷轟頂,那封戰報很簡單。

  燕國貴族造反,燕王已經被殺!

  燕國現在數十萬人,已經從漠東草原向遼東而去,還有數十萬人殺到了漠南草原,這完全就是要拼命一搏。

  ……

  燕國中的形勢實際上遠遠比燕王世子說的還要嚴重,但是燕王世子不敢說。

  燕國這種純粹的遊牧國家,想要集權是很難的,就算是統一聽從王庭的命令,但手底下註定會有大貴族的存在,因為牛羊總是要分散在不同人手中的。

  在燕國中,除了燕王之外,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還有幾個部落也非常的強大。

  在燕國中,早就有人對燕王一脈的軟弱不滿,認為燕王一脈是在用燕國的名義來為自己的家族謀取利益,而且這種謀取利益的方式,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他們認為燕王屬於投降派,在用整個燕國作為籌碼去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

  在燕國中,尤其是在年輕人存在著一股思潮,「燕國人不是生來就應該生活在這個苦寒之地的,燕國有足夠的力量,去奪取更溫暖的空間,這片苦寒之地,也該讓別人,比如生活在南國的那些貴族來待一待了。」


  這個世界上思想才是最鋒利的武器,在大唐一統天下交流各方的過程中,種種思潮再次爆發,可以說不比當初諸子百家要差。

  只不過現在沒有那種明確的各門各派而已,但從科舉已經把大部分儒家經典廢棄掉可以看出來,傳統的儒家已經在漸漸被拋棄。

  燕國中的政變又快又急,這些來自各家貴族的年輕子弟,各自率領著一支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五歲的青年軍,在燕國的首都哈拉和林發動了政變,燕王的親衛隊也被策反。

  燕王被直接砍死,然後他們宣布接管哈拉和林,又將大唐派來的官吏斬殺殆盡,洛氏留在這裡的錢行等分支,見勢不妙趕緊溜走,雖然就算是不溜走,應該也不會死,畢竟錢行還是要合作的,但沒有得到主家命令,是不可能合作的。

  所以溜走是唯一的選擇。

  在政變之後,因為人心向背以及身份的原因,很快他們就接管了燕國超過一半的兵力。

  當初漢末的那個燕國,就是因為整個國家都想要南下,於是就連皇帝都不敢說個不字,現在的燕國同樣如此,燕國的自然環境太過於惡劣了,惡劣到他們祈求自己來生能夠生在南國。

  中原能給糧食活著的話,那也罷了,但實際上,就算是有糧食,草原上也還是會餓死很多人,這些人都是他們的鐵桿支持者。

  燕國的騎兵幾乎是抱著決死的衝鋒來到了漠南草原,這裡同樣受到了天災的影響,但比起漠北來還是要好得多。

  ……

  神都洛陽,沒等其他人到齊,洛星雲就直接厲聲道:「陛下,這件事不可能再善了了,如果是燕王的話,這件事還能談,但這些極端分子,是完全不能談的,必須要嚴厲的打擊他們,才能有後面的說法。」

  在任何一個政治勢力中,總是會分為鴿派和鷹派,從情感上,大多數人都比較喜歡強硬的鷹派,但實際上不是這麼簡單劃分的,在鴿派中也分為投降派和主和派,這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投降派就不說了,主和派是主張對話解決,能不打仗就別打仗,對雙方都不好,但如果迫不得已打仗的話,他們也不會手軟。

  在燕國中,燕王一脈就屬於鴿派,主張和中原和平對話,對於現在的局勢來看,這顯然是更好的選擇,而燕國中的鷹派,或者說,所有的鷹派,都比較極端,很多時候,沒必要打仗的時候,他們也一定要往前沖。

  洛星雲就是看透了這一點,現在燕國既然被這些主戰派所把持,那戰爭就不可能有機會停下,在這個時候還妄想和談,那就是典型的綏靖。

  只有給這些人迎頭痛擊,才能讓他們衝動的頭腦冷靜下來,有一絲的可能走到談判桌上。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永遠都不會走到談判桌上,通常對於主戰派的結果,都是在戰爭之後全部幹掉,然後和主和派談判。

  這個道理天子也是知道的,但他還是有些猶豫,「洛王,能不能派人再去談一談,我們之前不是已經答應給燕國一百五十萬石糧食,如果能不打仗,最好還是不要打仗。

  之前你不是說過,如果我們和燕國打仗的話,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洛星雲心裡都在滴血,但還是堅決的說道:「可以去談一談,但不要報什麼希望,還是要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臣會派遣家族中的子弟,在一些關鍵的城池守好,陛下放心,大唐的國祚不會倒在這裡。」

  當聽到大唐國祚的時候,天子才猛然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來進攻中原的人,不是李氏宗王,而是外姓,換句話說,現在不是李氏內部的內戰了。

  李慎猛然坐正了身子,將自己剛剛想到的告訴洛星雲,洛星雲點點頭,「陛下剛才沒想到嗎?臣之所以說要嚴厲打擊,就是因為,他們是真正的亂臣賊子啊。」

  李慎這下態度有些變化了,他在大殿上踱步,在思索著這件事,他覺得自己先前想的的確是有些太過於簡單。

  對於燕國的那些人來說,這可是造反,而且是貴族造反,自古以來都沒有多少貴族造反還能夠得到善終的。

  「洛王你的意思是,他們一定要將朕這個皇位拉下去,才會罷休。」

  洛星雲理所當然的點點頭,「造反一旦開始就沒有回頭路,他們當然要拼盡全力的將陛下拖下水,將大唐掀翻才會罷休。

  難道他們真的是為了燕國百姓而起兵的嗎?

  要知道,現在真正的為天下人所著想的,只有我們。」

  李慎徹底被說服了。


  「就按照洛王伱說的,這件事稍後朕會召開御前會議。」

  一旦有爆發戰爭的可能那整個帝國都要圍繞著帝國而戰。

  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

  很快帝國的大臣就都進了皇宮,在天子將當前的情況以及他和洛星雲商議的事情告知之後,眾人的臉色都是大變。

  「陛下,現在實在是沒有打仗的資本,我們可能就連一場戰爭需要的糧草都籌備不出來。」

  戰爭對於糧草的損耗之大,是難以預料的,就算是在正常的年份裡面,連續的戰爭也會讓帝國空虛,更不用說,現在本就是空虛的情況。

  「這燕國真是瘋了,他們哪裡還有什麼餘力打仗,如果這一場戰爭失敗了,草原上會死無數的人。」

  有大臣痛聲罵道。

  他說的一點都沒錯,燕國幾乎是在賭國運了,為了這場戰爭,基本上整個燕國還存有的資源,包括牛羊等都被帶了出來,如果不能從南國掠奪到足夠物資的話,燕國很快就會陷入崩潰之中。

  到了那個時候,大片大片的百姓都會餓死,現在的五百萬人口,很可能會十不存一,大唐兩百多年的發展成果,可能會毀於一旦。

  至於從中原這裡是否能夠搶到東西,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還真的能。

  在各個城池的府庫中,都有送來的賑災的糧食,只要奪取這些府庫,就能夠得到糧食和物資,對於體量比較小的燕國來說,只要能將帝國北境的那些城池都掠奪一遍,可能燕國就有活路。

  但代價可能是大唐內就會有很多很多人死去。

  這些糧食都是有份的,每少一份就代表著有一個人要餓死。

  從更加極端的情況來看,少一份代表著不是一個人餓死,在爭奪生存權的過程中,死的可能是十個人,一百個人,一直到所有人都覺得剩下的東西夠活,戰爭才可能停下。

  而且戰爭一旦開始,秩序就會崩壞,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現在大唐之所以還能走鋼絲,是因為秩序還在,大唐還掌控著宏觀的分糧,雖然在最基層肯定有一些他們不知道的事情,但大致上,糧草還是能分到該到的人手裡。

  如果秩序一旦打破,那人的本性立刻就會讓一切都毀於一旦,人會傾向於存儲足夠往後生活的物資,在囤積物資的時候,一個人活著,可能就有五六個人活不了。

  尤其是現在有朝廷強力鎮壓,實行軍管,按需分配糧食,等到秩序一被破壞,那些高門富戶,就會立刻將小民的生存權利剝奪殆盡。

  洛星雲絕對不會對那些高門貴族有絲毫的高估,包括李氏皇族,如果真的到了關鍵的時候,他們會怎麼選擇呢?

  這是一個現實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這場戰爭,是不得不打的,難道我們就在這裡束手就擒嗎?那些賊子可是直接殺死了燕王,太囂張了,完全沒有把朝廷放在眼裡,這是對大唐的挑釁。」

  方才還試圖和燕國媾和的天子,在意識到此次受到威脅的是自己的皇位後,立刻就轉變了態度,這就是君王。

  現在無論戰爭的代價是什麼,他都要不惜一切代價的去擊敗所有人。

  見到天子已經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其他大臣只能同意,但是仗怎麼打,也是有說法的。

  首先就是抽調多少軍隊出去。

  「陛下,軍隊太多的話,是絕對不行的,糧食根本就不能支撐我們使用太多的軍隊。」

  「陛下,臣以為,對付燕國應該用耗的辦法,讓燕國自亂,只要能把燕國耗死,就算勝利。」

  「可笑,燕國和我中原間有幾千里的邊境線,他們可以攻擊我邊境線上的任何城池,怎麼把燕國耗死?」

  「而且,燕國恐怕還存著用戰爭來消耗人口的想法,這也是北方常用的手段,我們反而後方不穩。」

  這句話一說出來,殿中立刻就安靜了。

  這次打仗的地方都在那些北方的關隘,偏偏這次受災的基本上都是北方,本來這些地方就不安穩,一旦打仗,肯定是要從這裡就近抽調糧食的。

  萬一前面和燕國正打著仗,後方又出現大規模的造反怎麼辦?

  單純的造反還好說,但如果把後勤的來源斷掉的話,那就算是堅城堡壘再堅固,也沒有什麼用處啊。

  「諸卿愛卿覺得燕國攻下漠南後,最可能攻擊哪裡?」


  「關中。」

  幾位將軍異口同聲的說道。

  「攻下漠南後,直接南下關中是最好的選擇,對於北方而來的敵人來說,通往關中的路途算是最好走的,而且關中距離中原比較偏遠,運轉糧食比較困難,在這裡他們可謂是占盡便宜。」

  「沒錯,至於遼東的那一支燕軍則不用擔心,他們可能只是單純的防止安東節度使和他們開戰,所以先下手為強罷了。

  我大軍可以直接乘坐運河前往薊州,遼東方向的防守遠比關中簡單。」

  天子聽罷,「如果他們不從關中走的話,那就是要從雲中、雁門等地直接進攻了,這裡穿過太行山後,就可以到達洛陽,不過這一路上關隘眾多,朕倒是不太擔心。

  看來最大的可能就是關中了,潼關很關鍵,要守好這裡,以防止真的從關中衝過來,就在關中就地整編軍隊抵抗。

  傳令給河東郡王李克用,讓他帶著河東軍守好我大唐的龍興之地,萬萬不可有什麼閃失,朕允許他自己在河東籌集糧草。」

  說出這番話讓李慎很難受,但又不得不說,在這種情況下,籌集糧草,就是把賑災糧拿出來給軍隊用,那需要賑災糧活命的百姓,自然就要出事了。

  但是這種情況,又有什麼別的辦法呢?

  說完之後,李慎猛然憤怒起來,「等朕打敗這些亂臣賊子,一定把他們全都殺了,以告慰因他們而死的在天之靈。」

  李慎這輩子都沒有這麼痛恨過一些人,現在他感受到了這種極致的情緒。

  當洛星雲離開皇宮的時候,也有些迷茫。

  但很快他就振作了精神,不能有陷入這種道德難題,一旦陷入這種道德難題,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了。

  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將燕國造反這件事按下來,最好是在另外的藩屬國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就直接結束掉。

  這樣或許還能回到之前的模式中,繼續運轉,靜靜等待氣候變化結束,十年大旱,應該也差不多了。

  ————

  「前所未有的強大的封建王朝」和「脆弱的封建王朝」,這兩者同時冠在唐帝國身上,在帝國兩百七十年時,帝國雖然已經出現了種種弊病,但相比於往前的國家王朝,唐帝國依舊保持著頗為流暢的運行。

  帝國的政治雖然在腐化,軍隊戰鬥力在下降,但在文化、科技等方面依舊處於不斷昂揚向上的階段,社會總體生產力在向上走,人口在繁盛增長,總體來說,這依舊是一個昌盛的帝國。

  但事實上,無論它有多麼鼎盛,它依舊是個封建王朝,全球氣候的變化,極端天氣的出現,連年的天災讓帝國經濟遭受了莫大的打擊,撕開所有繁華的外衣,大唐依舊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根本的封建政權。

  於是它依舊被所有封建王朝所困擾的東西所困擾著,不得不承認,大唐帝國迎來了帝國命運的轉折期,振翅高飛的鳳凰,也終有折翼的那一日。——《唐帝國興衰史》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