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後明餘暉> 第656章 秋季攻勢;堅定守住,就有辦法

第656章 秋季攻勢;堅定守住,就有辦法

2024-11-19 01:59:32 作者: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第656章 秋季攻勢;堅定守住,就有辦法

  難道這樣消極防守敵人就不來了嗎?

  麥大帥一語成讖,壞事很快降臨在澳大利亞人的頭上。

  龐令啟調回本土接任大都督一職,晉升中將未久的丁義平成了澳洲兵團的新任督師。

  丁義平在九七年出生於山西沁水縣的千戶所,當時衛所軍都還沒改組為翊安軍,他的父親是千戶所的鎮撫。丁義平從順天武備學院結業後長期在邊軍任職,親身經歷過的中等規模邊境衝突就有好幾次,爾後他返回內地步兵師任職。

  大戰爆發時丁義平擔任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在達爾文之戰中二十七師和陸戰一旅並肩作戰,傷亡慘重,最終拿下了那個揮師澳洲的立足之地。

  判明敵我雙方形勢後,丁義平決定不再繼續拖沓,儘快出擊。

  明軍在十月末主動發起進攻,齊頭並進的兩路分為:

  東邊,兩個步兵師、一個重裝步兵師、一個戰車旅從湯斯維爾出發,沿海岸線向南推進。

  西邊,三個步兵師和一個輕裝步兵師從查特斯堡出發,沿著大分水嶺西麓向南推進。

  查特斯堡在湯斯維爾西南一百多公里處,二者之間相隔連綿的大分水嶺,東西兩邊的部隊雖然在地圖上看只相距幾十公里,但因為山脈的天然地形阻隔而完全沒有關聯。

  明軍參戰部隊達到了7個步兵師又1個裝甲旅,航空兵部隊亦出動約1660架飛機提供支援。

  海軍方面,甲字一九〇分艦隊奉命壓制美澳聯軍艦艇部隊,同時起到牽制大量地面部隊的作用。這支艦隊以座旗號改裝艦隊航母、建武號戰列艦、元狩號戰列艦、弘治號特務戰列艦為核心,附帶一些屏衛艦。

  座旗號是原本是平康郵輪公司運營的一艘中型郵輪長秋號,標準排水量2.2萬噸,最大航速21節,艦載機在甲板系留時可達48架——艦驅20架、艦雷10架、艦轟18架,以及三種機型備用機共6架。

  進攻行動代號:紫癜,美澳聯軍司令部稱之為秋季攻勢。

  澳大利亞的地形決定了大兵團作戰會受到很大限制,一次性投入十餘萬作戰兵力推進還是明軍登陸澳洲以來頭一回。

  內陸人煙稀少、廣袤乾涸,幾乎等同於無人區;東部沿海地區又太過狹窄,從海邊走到山脈腳下往往才十幾公里。

  明軍在澳洲方向的大舉進攻聲勢非凡,重型轟炸機部隊也奉命參戰。

  空軍第二、第三重轟炸隊進駐湯斯維爾機場,總計有元年式(C)和元年式(Z)重型轟炸機各36架投入戰略轟炸。

  

  10月29日,數十架重型轟炸機一齊出擊空襲雪梨,對兵工廠、火車站、軍營投彈138噸,自身損失7架。

  11月1日,兩個單位再次攜手出擊空襲更遠的墨爾本,對各個目標投彈104噸,自身損失5架。

  在這些天,澳大利亞最大的輕武器製造商——利思戈兵工廠是受創最重的企業,數十噸航空炸彈將兩間廠房夷為平地,其餘十多間廠房也受到不同程度損傷,恩菲爾德步槍和布倫輕機槍的製造一度陷入停滯。

  皇家澳大利亞空軍列裝的颶風和噴火戰鬥機普遍裝備很多挺.303(7.7㎜)機槍,密集的火力雖然可以撕碎輕裝甲目標但是對付重型轟炸機就無能為力了,美援的P-40小鷹戰鬥機裝備.50(12.7㎜)機槍也好不到哪去,唯有P-39飛蛇因為裝備一門20㎜機炮而成了唯一希望。

  然而飛蛇的高空性能奇差無比,明軍重型轟炸機編隊在吃虧後改在中高空進行投彈,飛蛇在這樣的高度變得十分笨拙,攔截窗口期轉瞬即逝。

  迫不得已,皇家澳大利亞空軍的一架颶風戰鬥機使用撞擊戰術撞下來了一架明軍重型轟炸機,這種高風險的玩命打法迅速流傳開來,給明軍的兩個重轟炸隊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當澳洲大陸打的熱火朝天時,夏威夷兵團卻面臨著嚴峻的威脅。

  從11月1日開始,隨著司令官沃爾特-克魯格中將簽署命令,準備多時的美軍第6集團軍正式開始反攻。

  行動代號:交流電(Operation Alternating Current),又稱AC行動。

  之前,通過為期兩個星期的電子偵察,美軍大致摸清了明軍七成左右雷達的底細,包括開機時間、輪換時間、頻率、波長、脈衝寬度等等。


  在英軍指導小組的建議下,美國陸軍航空隊制訂了詳盡的電子戰方案,計劃通過箔條和電子干擾設備癱瘓明軍航空兵部隊的管控調度能力。

  ①對於已偵測詳細的雷達,採用窄頻帶瞄準干擾。

  ②對於未偵測詳細的雷達,採用寬頻帶阻塞干擾。

  ③當己方航空兵出擊時,採用欺騙干擾,聲東擊西。

  ④在任何時間段,只要條件允許,不間斷進行箔條投放。

  瞄準干擾和阻塞干擾都同屬於壓制干擾,顧名思義,前者是集中力量精確攻擊,效果好,但是必須弄清楚目標雷達的工作特徵;後者則是在不明確時進行範圍覆蓋,效果差。

  不久前,英軍就通過這種多管齊下的電子戰手段重創了德軍的防空體系,即使是最新型的曼海姆火控雷達也完全癱瘓。

  德國人為雷達普遍加裝了對付箔條的雜波濾波器,不過在面對多管齊下的打擊時收效甚微。

  挨了炸的德國人也沒什麼好對策,唯一辦法是研製更大功率的變頻雷達——通過大功率暴力「燒穿」干擾信號,通過變頻技術「跳出」被干擾的頻段。

  這樣的場景兩個月前在歐洲戰場上演,兩個月後的現在又再次復刻在太平洋戰場,只是更換了雙方罷了。

  自從年初利用箔條干擾收穫奇效後,大明空軍就急匆匆的為雷達批量加裝了基於都卜勒效應的濾波器,可以分辨箔條的假信號和飛機的真信號。

  但是面對針對性極強的有源電子干擾,單一的濾波器顯得孱弱無比。

  因為轟炸機內部空間較大,美軍將B-24和B-25改裝為專用的電子戰飛機,一共有二十多架完成改裝的飛機海運至夏威夷大島。

  箔條則是根據偵測到的明軍雷達特徵專門定製的,全美四個承包商加班加點製造了15億根,大約620噸,爾後每個月都可以提供10億根。

  明軍部署在考愛島、尼豪島、瓦胡島、拉奈島的數十部警戒雷達和火控雷達盡數失去效用,不論是示波器還是平面顯示屏都被混亂的雜波所淹沒,根本無法判明真實情況。

  【配圖】

  「果然,對德人用過以後也用到咱們身上來了。」

  「邪門啊,濾波部件壞了?原先試的時候是有用的啊。」

  「長官,咋辦?!」

  顯示器屏幕上密布著光點,大家知道那些其實都是無效的雜波。

  明軍很清楚串通一氣的英美必定會使用干擾辦法來壓制己方雷達,故而做好了心理準備,然而現實狀況卻大大超出了預料。

  別無選擇,明軍只能採取最原始的應對措施——不間斷讓戰鬥機升空巡邏,時刻保證有戰鬥機在天上,並且通過防空聽音器和防空觀察哨來最大限度的提早發現來襲敵機。

  這樣的策略收效甚微,美軍戰鬥機編隊運用最近一個月總結出的新戰術,給予夏威夷明軍航空兵沉重打擊。

  這種戰術實際上就是綜合運用機載雷達和一擊脫離,戰鬥機以中隊為單位作戰,一般是10~12架P-51B/C野馬搭配1~2架裝備了機載雷達的F6F地獄貓,編隊在中高空飛行以防止被發現,然後通過機載雷達探測明軍戰鬥機的位置,接著編隊一起俯衝攻擊,不管有沒有擊落對方都立刻脫離爬升。

  因為防不勝防,明軍戰鬥機往往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突如其來的掃射擊落,11月3日瓦胡島北部機場的空戰中,大明空軍第二驅逐支隊被剃了個光頭,11架野馬和2架地獄貓擊落了8架三六式庚型,自身無一損失。

  在這期間,美軍亦嘗試著運用欺騙干擾戰術,也就是故意停止一部分干擾,然後再創造出大量虛假信號,營造某個方向有眾多轟炸機逼近的跡象,結果明軍戰鬥機編隊匆忙趕過去攔截卻發現空空如也。

  從11月1日到11月7日,美軍為期一個星期的空中攻勢取得了顯著成效,明軍航空兵基本被壓製得動彈不得,這期間有322架戰鬥機和130架轟炸機被擊落或是擊毀在地面上。

  第一階段行動完成後,第7航空隊司令官喬治-肯尼匯報稱:「敵人的空中力量已被壓制,現在他們的戰鬥機只敢在防空炮陣地上空活動,威脅很小。」

  隨即,第二階段行動展開,這個階段主要針對明軍運輸線,旨在打擊後勤保障,削減毛伊島數萬明軍的戰鬥力。

  美軍完全效仿了明軍在年初使用的攻勢布雷戰術,對珍珠港和檀香山空投布設了大量航空水雷,毛伊島的馬阿萊亞灣也不例外。


  其中針對馬阿萊亞灣一共布設了1020顆觸發水雷和磁性水雷,期間又增補250顆帶有實驗性質的聲學水雷,這些水雷在四天內炸沉炸傷4艘水面艦艇和7艘貨輪。

  喬治-肯尼中將所推崇的低空跳彈轟炸也得到了驗證,相比起以往傳統的水平轟炸,中型轟炸機在低空進行「打水漂」跳彈攻擊是相當有效的,不過只適合對付運輸船隊。

  執行跳彈轟炸的B-25轟炸機在70~80m低空飛行,投下的特製航彈因為慣性斜著飛向前方海面,觸碰以後從海面彈起來再繼續向前飛行,反覆循環像鵝卵石打水漂似的,最後擊中目標舷側炸開巨大破口使之迅速進水沉沒。

  可是這樣意味著要迎面飛向目標船隻,免不了要受到劈頭蓋臉射來的防空火力,這又該如何是好?

  美國人的解決辦法簡單粗暴——火力壓制,在B-25轟炸機的機頭加裝更多前射火力,少則四挺、多則六挺12.7㎜機槍,甚至有加裝75㎜加農炮的計劃。

  【配圖】

  在11月11日這一天上午,十幾艘掃雷艇、護衛艦、運輸船組成的船隊在前往毛伊島的途中遭數十架美軍飛機圍攻。

  激戰持續了整整四十分鐘,這支船隊受到滅頂之災,除柴胡號護衛艦以外所有船隻非沉即殘,兩千多噸物資和十幾輛最新型的長身管火炮型號的四〇式中型坦克沉入大海。

  暮秋時節的夏威夷沒有多少涼意,不過晚上的海風確實要比炎炎夏日的時候清爽多了。

  「……無果而終,遺屍數十具、戰車五輛,敵軍暫停了對丁四號防區的進攻,具體戰果還在點驗清查。」

  「嗯,知道了。」

  「督師您要出去?」

  「透透風。」

  儘管後方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危機暫時還沒有蔓延到毛伊島明軍身上。

  心情煩悶的周長風走出了指揮部,彎彎繞繞的走出去幾十步遠後自顧自的坐到了一個用空彈藥箱堆成的椅子上。

  「嘖!被上強度了啊。」時刻被重擔壓著的他點著了香菸,感受著拂面而來的帶著大海咸腥氣息的晚風,寥以放鬆片刻。

  危機浮現!

  最精良的部隊被困在兩個大國交鋒的最前沿,進退維谷,現在又面臨喪失制空權、後勤無法為繼的窘境。

  第一登陸軍、第三十八重裝步兵師、第三十一輕裝步兵師雖然紙面上只有幾萬人,可毫不誇張的說,這幾萬人之於明軍的重要性不亞於中央集團軍群一百多萬人之於德軍的重要性。

  儘管看上去天差地別,可實質是中央集團軍群的覆滅意味著德軍喪失了主動野戰的能力,而自己麾下這幾萬人同樣同樣決定了明軍是否在太平洋具備主動登陸作戰的能力。

  其餘幾個陸戰旅雖然也不差,可論起合同化程度就遠遠遜色於第一登陸軍了。

  讓周長風感到鬱悶的是美軍正式派出僕從軍參戰,以墨西哥志願者為主的第151步兵師出現在了毛伊島,隨即投入危險地段的攻堅作戰。

  明軍前線官兵對這支僕從軍部隊評價不高,因為他們在11月9日進攻266高地的戰鬥中傷亡五百餘人卻無功而返,11月10日午夜發動的夜襲也在折損近百人後草率收場。

  不過這卻是一個不妙的信號,戰術上意味著美軍可以更快的消耗己方儲備的彈藥,戰略上意味著美國民眾的牴觸情緒能有所緩和。

  勉強讓周長風安心的是得益於自己的先見之明,現在積攢下來了一個半標準彈藥量和兩個標準糧輜量,理論上可供部隊進行一個半月的中等烈度戰鬥,不至於運輸線一中斷就陷入缺彈少糧的境地。

  但朝堂之上顯然還有不少人不清楚現狀,這正是他最擔心的——堅定守住,就有辦法?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