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我又輸了。」
太極宮中,李泰有些無奈的說道。
在入宮後,父皇就拉著他玩太子設計的遊戲,沙盤兵棋。
從未見過的玩法,全新的娛樂模式,
瞬間就引起了李泰的興趣。
還沒上手,李泰就明白為什麼父皇昨晚會留宿東宮了。
這確實非常吸引人。
李泰本身也是懂一些軍事的。
作為李世民的兒子,在皇家學府的培養里,就有跟軍事有關的課程。
對於兵法戰術這些,自然不陌生。
至於軍事能力的話,這個就因人而異了。
然而李泰本身的水準,頂多就是跟普通的將軍差不多,這不是說在領兵作戰上面,而是指紙上談兵這塊,理論作戰水平。
要說起來,比杜荷都要差一些。
所以,在吃透了兵棋遊戲玩法後,李泰開局就是毫無懸念的三連跪。
三局花費的總時間,也就半個多時辰。
人跟人的差距,有時候比人跟狗還要大。
李世民甚至只需要調動一半的兵力,就能輕易突破李泰的防線,甚至連戰術都不需要發揮多少,李泰就招架不住了。
虐菜是很爽的事情,但如果接二連三的話,就很無聊了。
三局過後,李世民已經沒有了興趣。
回想起跟太子的對弈,那才叫一個快樂啊。
「青雀讓父皇失望了。」
李世民沒有說什麼,但李泰已經感覺到了父皇的情緒。
「沒事,本來你在這塊,也非是擅長。」
「今日朕叫你來,是讓你多多熟悉這兵棋推演。」
「去往高麗的使者已經回來,淵蓋蘇文果真有不臣之心,征討高麗在所難免。」
「你多熟悉熟悉兵法戰術,對你來說是個好事。」
「不要想著什麼事情都去交給別人,那是你的兵,你要多去看看,否則這領兵的意義又在哪裡。」
其實李世民掌控的消息渠道,是很廣泛的。
作為曾經打遍大半個江山的李世民,如何不知道情報的重要性。
只是沒有後世朱元璋搞錦衣衛那麼誇張,基本上想知道的消息,都能打聽到。
李泰把府兵替換世家精銳這事,李世民沒有去管。
這本身也是在他的算計之內,相當於另外意義上的抽調世家的兵源。
包括揚州打造海船,都有李世民的默許。
目前給予李泰的,只有五千兵力,實際上在正式發動對高麗的戰爭後,
李泰這邊還是要給予擴兵的。
屆時擴充的兵源,李泰大概率也是會以世家為主。
從戰略的層次上來說,李世民這樣的做法跟隋煬帝差不多,同樣是消耗世家私兵。
只是在手段上,比較柔和,沒有隋煬帝那麼強硬罷了。
這樣的手段,也非是李世民自己獨創,當年其父李淵,就是這麼操作。
用太子李建成跟李世民的爭鬥,挑起關隴門閥跟五姓七望的爭鬥,雙方進行投資跟消耗。
只不過最後勝出的人是李世民罷了。
同樣的手法,再次用到了如今太子李承乾跟魏王李泰的身上。
而五姓七望顯然已經熟悉,跟李世民的配合很是默契。
曾經李世民能奪嫡,魏王李泰又如何不能奪嫡呢。
只要魏王李泰奪嫡成功,那麼五姓七望就能再度回到朝堂,掌權中樞。
從世家的角度來看,即便是魏王奪嫡這裡,失敗了也不要緊。
吸取經驗,再進行下一次就行了。
就算是太子李承乾贏了。
還有皇長孫李象,跟皇孫李厥。
千年世家,何曾在乎過一朝一代之得失。
以他們的底蘊,哪怕是現在虧損又如何,只需要成功一代,所有的虧損就全部能回來。
這就是為什麼明知這是李世民設下的陷阱,五姓七望還要往裡跳的緣故了。
你李世民英明。
也許太子李承乾也英明。
就算是皇長孫李象繼續英明。
但之後呢,哪有什麼朝代,能代代出明君的。
至於世家為什麼不等出個昏庸的君主,也是因為世家每一代人,都想自己從自己手上再建輝煌,而不是把希望跟榮耀,留後後世子孫。
誰不想青史留名呢。
「父皇,青雀知曉了。」
「自今日起,定會好生熟悉軍事。」
李泰聽出了父皇的不滿,連忙表達道。
李世民點點頭:「也不要太累著自己了。」
他就沒想過李泰在軍事上能有什麼建樹。
就現在那些世家精銳,也就名義上是聽從李泰的話而已。
李泰聽父皇這麼說,心裡想著,果然父皇還是關心我的。
遲疑片刻,李泰問道:「不知大兄在這兵棋推演上,能在父皇手下堅持多久。」
在李泰看來,這等兵法戰術,天才能跟父皇對弈之人,屈指可數。
這裡頭肯定是不包括太子的。
即便這遊戲是太子設計出來。
「一個半時辰。」
李世民開口說道。
他當然不會說,幹了個通宵,輸了一整夜,就最後一把打了快兩時辰,
才堪堪取得勝利。
這樣可太丟面子了。
「大兄竟這般強。」
李泰下意識的驚呼。
他自己玩過,很明白能在父皇手下堅持一個半時辰是什麼概念。
他自個連半個時辰都沒達到。
在兵法戰術上,一個太子,相當於三個自己有餘。
「好好努力吧,你大兄正在打造沙盤,也就這幾天的功夫,其他的沙盤就能造出來了。」
「到時候朕讓他給你魏王府送一份過去,你也能在府中多多嘗試學習。
李世民沒有正面回答李泰的問題。
因為太子只會比他想像中的要更加厲害。
原先李世民是不看好太子領兵作戰的,但是現在就很期待起來。
那些運用在沙盤兵棋對弈里的戰術,太子真的能把他們在實際戰場中使用出來嗎。
想到講武堂如今的操練方式,分明就是奔著這些戰術去的。
難怪太子重點在於操練軍隊紀律跟服從。
只有這樣,才能讓士兵成為兵棋中聽令的棋子一樣。
東宮。
跟李世民對弈了一個通宵,現在李承乾也沒有什麼興趣了。
他遇到了跟李世民同樣的情況。
虐菜已經沒有了樂趣。
沙盤乾脆就讓趙節跟李德騫在玩,杜荷下值後,也會湊過去。
誰輸誰下,三個菜鳥互啄。
基本上還是李德賽勝利為主。
對於那兩個高麗王族,李承乾也沒有審訊的意思,先關一段時間再說,
天天關在狹隘的牢房裡,沒人說話,這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屆時都不需要刑訊逼宮,想讓其如何配合,就如何配合。
其實就現在來說,都已經是足夠了。
兩人根本不是什麼硬骨頭。
在抓進來的第一天,就已經做好了全部坦白的機會。
只是,你倒是派人來審訊啊。
此刻。
東宮監牢中。
飯菜被送進去的同時。
「我招,我全招。」
「幫我告訴將軍,只要能放我出去,他讓我幹什麼就幹什麼。」
高麗王族高卓翰,看到獄卒來送飯,當即大吼著喊道。
然而獄卒依舊沒搭理他,送完飯就走了。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他,包括另一名高麗貴族崔宗貴。
還有那兩個最好的獵命郎君兄弟,同樣如此獵命郎君兩兄弟情緒就要穩定多了,至少在刺殺失敗後,暫且還能活著,雖然還不知道能活多久。
李承乾不差這四口人吃飯,就先養著。
房玄齡那邊的計劃,現在能看到的,就是從齊王謀反這件事上。
但這對於李承乾來說,也算不得什麼。
哪怕是陰弘智跳反,實際上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至於齊王污衊他,那就更加可笑了。
有那個膽子嗎。
沒有直接準確的鐵證,這對李承乾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
李承乾知道,房玄齡肯定不只是在陰弘智身上安排這麼簡單。
陰弘智跟齊王,很有可能是煙霧彈。
他真正的目標,應該是在其他方面,
賀蘭楚石最有可能,其次就是侯君集了。
侯君集是吏部尚書,房玄齡正是他是上司。
再就是杜荷,趙節,李德騫,甚至是漢王李元昌都有可能。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房玄齡只是給魏王表個姿態,實際上什麼也沒做。
不過即便真是如此,李承乾也不會這麼認為。
總要防範於未然。
暫時來說,李承乾也只能見招拆招了。
好在內侍文忠,已經搞定了其府內管家。
這個時候,李承乾並不知道那管家已經被房玄齡察覺到了。
目前李承乾需要處理的事情,除了講武堂外,就是煤炭工廠了。
「殿下,晉王來坊。」
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啊。
「快請。」
李承乾正好想找晉王聊聊關於開採煤礦的事情。
人就自己送上門了。
李治是不想來的,但又不得不來。
昨天他被李泰拉著,去了金吾將軍府。
到了才知道,魏王要讓他幫著拉人。
這下子就騎虎難下了。
不答應,就是當面得罪魏王,答應了,太子會怎麼想。
只是都已經到了,李治也沒有辦法,只能跟著過去。
好在人已經被轉移到了東宮。
但李治明白,他跟魏王一起到金吾將軍府要人的事情,肯定會傳到太子耳朵里去。
陸仝是太子的人,這在右金吾衛並不是什麼秘密。
所以今天,李治是來解釋,賠罪來了。
「昨日之事,請大兄不要誤會,當時我並不知曉,四哥也沒跟我說是什麼事。」
要人的事情,李承乾已經聽內侍文忠稟告過了,
「青雀總是喜歡玩一些歪門邪道,稚奴你可不要跟他學。」
「好生把右金吾衛的事務處理好,才是正事。」
李承乾笑著說道。
昨天聽到這事的時候,就沒有太當回事。
以李治的性格,加上同安大長公主的指導,自然不會輕易的就參與到他跟魏王的爭鬥中來。
即便是參與進來了,李承乾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換個角度說,如果魏王跟晉王聯合起來,過於強勢,完全對他形成壓制的話。
二鳳又要開始進行平衡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直接把晉王調往封地。
從天然的角度上來說,李承乾本身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此番前來,還有一事請教大兄。」
見到太子這麼好說話,李治也放下心來,便開口說起其他事情。
「但說無妨。」
「是關於萬年縣治安之事。」
李治組織了下語言,道:「我去看了右金吾衛的甲庫,卷宗堆積如山沒想到僅僅萬年縣,就有如此多的要犯在逃。」
「陳年累積的卷宗,整個甲庫都要放不下了。」
「因此想了一個法子,還請大兄指導,可否能行。」
李治接著把想請捉刀人輔助抓捕的想法說了出來。
李承乾聽完後,點點頭道:「是個不錯的辦法,可行。」
「不過要注意,這些捉刀人本身便是不良,手裡不少有過人命,若有了權力,更容易造成更大的損失。」
「這是一把雙刃劍,好用,但要慎用。」
「在對捉刀人監督這塊,要做好預防措施。」
李治拱手道:「謝大兄指點。」
李承乾笑道:「想來稚奴應該早有預防措施。」
「正好你今日過來,關於晉州那邊石炭之事,如今也算是準備妥當,該起手了。」
長孫無忌的動作很快,也許兩千萬錢對他來說不算太大的事。
昨天就已經傳來了消息,說籌備齊全了。
二鳳那邊就更不用說,直接調用就行。
現在開採煤礦的問題在於,需要一整套靠譜的班子,還有包括當地官府的配合。
管理班子是很重要的,李承乾已經讓內侍文忠去找有類似經驗的掌柜了當地官府這塊,自然就問問李治。
李治在晉州幹了兩年,據說政務處理不錯,還各個地方去進行了巡查,
關注民生。
除了這些事情外,尋找一個比較容易挖掘的大型煤礦,也是首要之事。
不過就現在來說,露天煤礦還是很多的,畢竟對於煤炭的利用,如今比較匱乏,成本高昂的同時,利潤也太少。
真正在煤礦行業有所發展的是宋代。
後世很難想像,拿著鋤頭,直接就能挖煤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甚至都不需要開太多的礦洞。
都不需要去找那些深埋地底的煤礦。
至少以現在的體量來說並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