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長孫無忌:擁護晉王當太子?
東都洛陽,天下之中。
位於中原核心地帶,是大運河的樞紐,全國漕運的中心。
就商業運輸環境來說,如果長安不是大唐的政治中心,是絕對比不過洛陽的。
長安城官員、貴族、土兵、工匠、商人等,這些人群形成了龐大的消費群體,使得長安的市場需求旺盛。
而且隨著唐朝對外交流的頻繁,長安成為了中外各國進行經貿活動的重要場所,國內外的商人紛紛前來交易,市場活躍度極高。
雖然洛陽也是重要的城市,但在政治地位上低於長安,人口數量和消費能力相對較弱,市場活躍度也不如長安。
長安的商業影響力輻射全國乃至周邊國家。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等地進行廣泛的經濟交流。
洛陽的商業發展雖然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主要是作為中原地區的商業中心,其影響力更多地局限於中原地區,與長安的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商業影響力相比,有較大差距。
李承乾抵達的時候,作為東都留守的唐儉,已經率領官員在進行等候了。
唐儉,李靖一生黑。
貞觀四年,東突厥頡利可汗在唐朝軍隊的打擊下,勢力大減,他派使者執失思力入長安請罪,表示要舉國歸附唐朝。
李世民派大臣唐儉去突厥軍營慰問,同時命令李靖率軍受降。
唐儉到達突厥後,頡利可汗好酒好菜招待,兩人相談甚歡。
然而,李靖卻和副手張公謹商議,認為頡利雖然戰敗,但部下兵馬仍然很多,之後一定撤往沙漠,保存突厥的實力。
如今朝廷派使節前往突厥,突厥軍必定松解,以為唐軍不會繼續攻擊,這正是一舉消滅突蕨的好時機。
張公謹表示反對,認為皇帝的詔書已經同意突投降,而且使者唐儉還在突厥處,此時發兵不妥。
但李靖認為這是當年韓信用來擊敗齊國的計策,所謂「唐儉輩何足惜」。
於是李靖趁夜出動軍隊,襲擊突厥。
當時頡利可汗和唐儉還在飲酒作樂,當李靖的軍隊殺到時,兩人都懵了。
唐儉還笑著說,是可汗你的士兵在叛亂吧。
然後就有士兵報告,是李靖帶兵殺過來了。
好在頡利可汗沒有立即處死唐儉,讓其最終在混亂中脫身返回。
然而跟著唐儉的官員,基本上死得差不多了。
從此之後,唐儉這下輩子,就只為一件事活著,那就是罵李靖。
從貞觀四年一直罵到貞觀十六年。
直到去年,李世民實在沒辦法了,就把唐儉派到洛陽來擔任東都留守。
東都留守,便是洛陽最高實權長官了。
再往下就是河南尹,洛陽刺史。
不過名義上洛陽的最高長官,職務為陝東道大行台,由李世民兼任。
「拜見太子殿下。」
「免禮。」
「謝殿下。」
李承乾帶著百騎,來到洛陽城門,在一眾官員擁護下進城。
出了長安,李承乾就再也沒有了限制。
這大唐天下,無論去到哪裡,沒有人的身份會比他更為尊貴。
也不會像是在長安那樣,太子教令還會受到約束。
在沒有詔救的情況下,太子教令就是對於任何地方的最高指令。
晚上唐儉舉辦了盛大的宴席,歌舞表演。
李承乾享受一番後,再到行宮歇息,
大軍則是在進行補給,包括換掉一些可能生病的馬匹,還有其他輻重之類的事務。
次日一早,則繼續出發。
長安城並沒有因為大唐跟高麗的戰爭而有所變化。
也沒有因為太子魏王的離開,而變得冷清。
大多數的百姓,則跟往昔一樣。
不同的是,大唐邸報並沒有因為太子的離開而停止發售。
內侍文忠繼續按照太子教令行事。
比如對朱雀大劫水泥地面的鋪設。
這個是之前早就已經從李世民那邊通過許可的事情。
經過數月的水泥製作,現在也可以有了足夠的用量,完成整個朱雀大街的地面。
太極宮中。
李世民最近一直很悲傷,暫時還沒有從失去長女的痛苦陰影中走出來。
他有四個嫡女,如今卻已經走了兩個。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悲,讓李世民備受打擊。
最為主要的是,長樂公主只比太子李承乾小兩歲,曾經也是長孫皇后撫養長大,這種特殊的脈絡,讓李世民難以釋懷。
所以在這個時候,張阿難壓根不敢提監察城陽公主的事情。
陛下剛剛失去長女,現在去說嫡出二女兒可能參與到太子的謀反里,那不是找死麼。
李世民心軟,那只是對自己的子女,可不包括外人。
「陛下,這是東宮送來的奏疏。」
張阿難把文書放在龍案上。
李世民打開看了一番後,驚訝問道:「太子的水泥廠,那些水泥,都已經準備好了?」
張阿難回道:「是的,陛下。"
李世民起身:「去後殿看看。」
後殿庭院,有一塊用水泥製作的水泥地面。
是李承乾讓工匠鋪設,給李世民展示用的。
不過因為一系列事情,李世民就把這件事忘了。
只是聽太子提過,水泥地面會很好用。
後殿裡。
一整片的水泥地面,出現在李世民眼前。
這塊水泥地面已經成型很久,李世民踩了上去,發現果然很硬。
「如石磚一般,比三合土更佳。」
李世民很快就意識到水泥地面的作用。
長安的地面很容易就會坑坑窪窪,如同全部鋪設上水泥,便會更加乾淨整潔「太子真是有奇思妙想。」
「也不知他怎麼突然就找出了這些多的好東西。」
李世民騎著馬試行了一段,又讓人把馬車送來,很是平穩。
隨後又開始測試地面的堅硬程度,於是讓人拿來一把大錘。
親手揮動鐵錘砸向地面,卻只是砸出了一個小坑。
「或可用於城牆。」
李世民很快就有了想法。
長安的城牆主要材料為夯土,只有一些關鍵部位,如城門,城樓這些地方,
才會使用石磚加固。
所以現在的長安城的城牆,主要還是在用夯土建造,
而夯土實際上就是黃土加黏土。
夯土城牆會風化,表面出現裂縫和剝落,從而掉灰。
所以一到夏天,長安城牆就經常出現大量灰塵,碰上大風,頗有黃沙漫天的感覺。
城牆附近有植物生長,其根系也會對城牆結構造成破壞,還經常需要進行清理修。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宋元明時期,隨著建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磚石結構在城牆建設中的應用更加廣泛,開始大量使用石磚。
現在這樣的水泥,製作好後跟石磚一樣,也不易生灰,豈不是加固城牆的好材料。
李世民問道:「太子的水泥廠,現在有多少水泥了。」
張阿難道:「應該是足夠朱雀大街所用了。
「太子的意思是,在鋪設完朱雀大街後,再以皇城為中心,分別向其他坊外的道路進行鋪設。」
李世民想了想道:「朱雀大街的水泥地面鋪設,朕准了。」
「但在之後,水泥暫且不用於地面,把周遭的城牆先鋪上一層。」
張阿難躬身道:「是,陛下。」
七月十五,李承乾大軍抵達相州。
長安城朱雀大街被戒嚴,開始進行水泥地面的鋪設。
一輛輛馬車不斷運送水泥沙過來,大量的工匠進行水泥地面的製作。
百姓們對於這個事並不算陌生。
因為新一版的邸報中,已經講述了關於鋪設水泥地面的事情。
文章中詳細說明,這是東宮工匠在太子的率領下,發明出的一種全新三合土。
具有不易生灰,硬如堅石的特點。
於此同時,李世民也調用了部分水泥,對長安小段城牆進行水泥鋪設的測試而在這段時間裡。
張阿難終於調查出了一些情況。
是關於杜荷跟李安儼有所聯繫的事情。
自從杜荷感覺被監視後,行事就一直很小心了,再也沒跟李安儼見面,明面上裝作互不認識。
但有句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張阿難對杜荷的人際關係,進行了匯總,最開始沒有出現李安儼的名字。
然而有名宦官卻說,他好像聽說過杜荷跟李安儼關係不錯。
這頓時引起了張阿難的警覺。
畢竟李安儼作為宿衛統領,如果跟太子勾結謀反,那造成的影響,可就太大了。
張阿難並不知道,這件事其實是房玄齡特意透露給他的消息。
李世民的情報機構,最早的時候,就是房玄齡負責搭建的。
當然不是後世傳說中,捏造出來的什麼六扇門,麗競門這些。
但確實有這樣的情報機構。
對國外的,對國內的。
只是沒有後邊大明朱元璋搞的錦衣衛這麼誇張。
是以張阿難在調查杜荷的時候,房玄齡也得知了這個消息。
他知道陛下這是對太子生疑了。
於是乾脆順水推舟,傳遞了些情報過去,
通過一系列的排查,張阿難很快就得到了確定,杜荷跟李安儼確實有所往來。
而兩人裝作不認識的情況,更是讓張阿難警覺。
這條消息,很快就匯報到了李世民這裡。
李世民面色陰沉。
要知道他對李安儼已經是足夠恩寵了。
其作為隱太子李建成屬官,自己不但沒有對他進行懲戒,反而是因為他的忠誠選擇信任,讓他擔任宿衛統領。
沒成想會背叛自己,與太子勾結謀反。
同時,李世民又感覺有些後怕。
如果太子真的發動謀反,自己信任的人,實則卻是太子的人。
這豈非是跟自己當初發動玄武門之變一般。
「陛下,要立即拿下李安儼嗎。」張阿難問道。
李世民搖頭:「不,將他調到其他地方,暫且不宜打草驚蛇。"
人肯定是不可以繼續放在身邊了。
然李世民也不想直接揭露太子謀反的事情,或是讓太子知曉。
畢竟太子已經有起兵造反的動向了,這要是逼急呢,必然再度起兵造反,一切以大局為重。
這也讓李世民對身邊的人懷疑起來,
李安儼這樣的宿衛統領都能被太子所收買,那其他人呢?
於是便吩咐張阿難,加大徹查力度。
另一邊。
在太子跟魏王東征後。
晉王李治,就成了長安城中,除了聖人之外,最為尊貴的人。
更何況如今的晉王李治,比之太子跟魏王還要來得更為厲害一些。
執掌左右金吾衛,兩衛禁軍,都在晉王的掌控之下。
聖人心思難以揣摩,不少人認為,是不是晉王也具備了奪嫡的資格?
而因為長樂公主病逝的關係。
李治跟長孫沖的關係一下子就好了起來。
長孫沖是長孫無忌的嫡長子,而作為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是關隴門閥的代表。
換而言之,長孫沖可謂是大唐第一貴公子。
除皇子外,再沒有人比他的身份更為尊貴了。
更何況長孫擔任宗正少卿,從四品上。
宗正少卿主要是負責管理皇室宗族事務。
宗室譜的編修與管理,宗室成員的登記與管理,協調宗室內部關係,向朝廷反映宗室的訴求,監督對宗室的政策執行等事務。
還有宗廟祭祀的組織與執行,如先前李世民舉行的宗廟祭祀,就是長孫沖在進行安排統籌。
包括皇室禮儀活動,如登基,大婚,冊封等儀式。
看似好像沒有什麼權力,實則李唐的宗室成員,都要受其節制。
以前長孫沖跟李治的關係也就一般,但這次長樂公主去世後,兩人關係迅速升溫,因為有太多的共同話題。
長孫沖也知道,長樂公主跟小弟稚奴的關係一向要好。
只是對於其他勛貴官員來說,已經執掌左右金吾衛的晉王,又跟第一貴公子長孫沖關係如何要好。
大將軍李曾經是他的王府長史,王妃又受同安大長公主寵愛。
這麼一算下來,晉王的勢力,似乎並不比魏王差了,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略有超出。
畢竟五姓七望名聲大,可在長安權力並不大,而晉王這邊的關係遍數過去,
可都是長安實權人物。
已經是具備了跟魏王分庭抗禮,有奪嫡的可能。
長孫無忌政治敏感度很高,很快就察覺到了這其中的不妥之處。
原本是打算跟兒子長孫沖說說,讓其避嫌晉王。
然而在得到陛下可能在調查太子謀反的消息後,心裡頭的想法,頓時就有了改變。
長孫無忌雖說沒有房玄齡那麼大的關係網。
然作為凌煙閣第一功臣,還是有不少自己的情報來源,
其實他並未受到準確的消息,而是通過張阿難對太子黨的調查,加上先前太子有起兵造反的嫌疑有所猜測,
如果太子因為謀反被廢,魏王又不是他心中的皇帝人選。
那麼晉王李治,自然而然的就進入到他的視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