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 第30章 箭術超神,技驚四座

第30章 箭術超神,技驚四座

2024-10-11 18:32:21 作者: 執筆見春秋
  李世民等人紛紛起身走向殿外。

  長孫無忌心中激動非常,小跑著到殿外的樹旁,用繩子把銅錢在樹上系好。

  李承乾拿巨闕天弓,一步一拐的走到了殿門口。

  這裡距離銅錢所系的大樹,大約便是在百步左右。

  張阿難取來專用箭矢,畢竟巨闕天弓太長,一般的箭矢不能適配。

  「好了,太子可以開始了。」

  長孫無忌眼含振奮之色,語氣都有些微微的顫抖。

  李承乾也不墨跡,從張阿難手中取來箭矢,搭弓滿月。

  李世民見此眼露驚喜。

  眾人親眼見到,心中都有些震驚。

  巨闕天弓之所以這麼出名,是因為它為兩石弓。

  正常的弓力等級基本穩定在八斗、一石、一石二到一石四之間。

  兩石弓只有真正的猛將才能使用,常人連滿月都拉不出來,更不要說使用了。

  就算是勉強使用,射出一兩箭就沒了力氣,反而成了累贅。

  箭術準頭如何先不說,但李承乾表現出來的這手氣力,就已經足夠打破所有人對他以往的認知了。

  這般輕鬆的拉開,顯然已經能熟悉掌握,並且能射出多箭。

  這一刻,眾人下意識的跟著屏息起來,來呼吸都慎重輕微,生怕是影響太子箭射銅錢。

  李承乾倒是沒有太大的感覺,滿月熟悉弓力歐,隨後瞄準,開弓。

  嘣。

  一聲炸響。

  那是因為弓太強力,使得箭矢劃破空氣的聲音。

  眾人緊接著看向大樹上的銅錢,頓時響起一陣吸氣聲。

  真就是倒吸一口涼氣。

  只見大樹上的繩子已經掉落了下去,那是因為纏繞在銅錢上的繩子,已經被箭矢射斷。

  箭矢穩穩的釘在大樹上,箭頭已經徹底沒進,二石弓之強,可見一斑。

  普通的甲冑在二石弓面前,就跟紙糊的一樣,只有重甲才能擋住。

  長孫無忌此刻面色潮紅,如同是醉酒一般,這是過於激動所致。

  

  他最崇拜的父親,曾經展現出來的最強箭術,如今再次被復現。

  他想說些什麼,卻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眼睛已經有一層層朦朧的水霧。

  父親,多麼久遠的名詞,已經離開他太久了。

  他甚至已經忘記了父親的容貌,努力的回想,卻發現自己能記住的,只有一個模糊的背影,那曾經,如山一般的背影。

  這邊李承乾射完之後,還感覺沒過癮。

  對於別人來說,百步外的銅錢就是個小黑點,但在李承乾的眼裡,跟在自己臉上沒多大的區別。

  於是從張阿難手中又拿來一支箭矢,彎弓再射。

  嘣。

  又是一聲炸響。

  箭矢直接從先前箭矢的底部穿透過去,再次射入銅錢中,把先前那支箭矢的箭頭,推入更深的樹幹里。

  這一次,包括李世民在內,看向李承乾的眼神都有了變化。

  但李承乾並沒有停下來。

  再次拿走一支箭矢射出,又復現方才的狀況。

  「彩!」

  魏徵直接為太子喝彩。

  「太子箭術無雙。」褚遂良如是道。

  「如此箭術,勇冠三軍。」房玄齡也讚嘆道。

  李世民欣慰笑道:「有朕當年之風範。」

  然而此時卻有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

  「嗚嗚嗚....」

  李承乾也忍不住轉頭看去。

  原來長孫無忌已是淚流滿面,拂袖擦淚,更是發出嗚咽的哭聲。

  「長孫司徒,你這是為何。」褚遂良好奇問道。

  長孫無忌抹了一把眼淚,聲音哽咽道:「讓諸位見笑了。」

  「太子此舉,若我之父,因而思念過甚,以至於失態。」


  李世民感嘆道:「無忌果是至純至孝,丈人在天之靈,定會欣慰。」

  長孫晟去世的時候,李世民才十一歲,曾經只是在隋朝朝堂里,跟隨父親遠遠的見過一面。

  那個時候的李世民自然不會想到,自己最後會娶了長孫晟的女兒為皇后。

  「太子甚好,未墮你外祖父的威名。」

  長孫無忌語氣唏噓。

  李世民有些不爽。

  太子是朕的兒子,是父親的長孫,怎麼就到你長孫家威名去了。

  這是壯我李氏聲威。

  算了,看到長孫無忌這般模樣,李世民也懶得計較太多。

  「殿下武藝了得,箭術超群,只是殿下身為太子,如何能以武治國。」

  「文學之道,太子也不能放下,須知治理天下,在於文治而非武功。」

  「若窮兵黷武,為禍患之根。」

  魏徵回過神來,勸諫說道。

  其他人也是點頭贊同。

  過於強勢的太子,對於輔佐的大臣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像陛下那樣聽從納諫。

  所以大家更想太子能放下武功,專心政務。

  射箭完後,眾人又回到了大殿中,李承乾也坐會了自己的輪椅上。

  只是眾人此刻看李承乾的眼神已經截然不同。

  「魏公說得在理,不知方才諸公與父皇,正在商議何等政務。」

  魏徵道:「前些日子科舉大考結束,此次議事,是在討論對於各州長官舉薦不力的罪過及懲處。」

  唐朝的科舉初創,跟後世不盡相同,考試科目五花八門,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童子等。

  秀才一科要求對有關國家的大政方略問題,作策論五篇。旨在選拔一些具有宏觀全局意識的高級人才,因此對考生要求非常高。

  這個時期讀書人的圈子裡,秀才就是最高等級的稱號。

  往往一兩年秀才科都是掛空,無人被錄用。

  科舉若能及第,哪科成績好,就會安排到相對應的官職上。

  如果是各地州府推薦而來的考生,如果沒能被錄用,其州府長官就要受到處罰,追究舉薦不力的罪過。

  李承乾問道:「請問魏公,大唐三百六十州,每州都有考生被舉薦嗎?」

  魏徵回道:「自然不是,多數州人才凋零,自是無人可舉。」

  李承乾再問道:「那麼這些沒有舉薦的州府長官,他們需要受到處罰嗎?」

  房玄齡抬頭看向太子,他感覺到了太子的意思。

  褚遂良也看了過來,眼神有幾分複雜。

  魏徵遲疑了會,道:「既是無人舉薦,自不用受到懲處。」

  李承乾順著說道:「舉薦人才的人,反而要受到懲處,未曾舉薦的人,反而沒有任何處罰。」

  「州府的長官,為何要去舉薦人才,與其舉薦人才受到懲處,不若是視而不見,雖說無功,但也無過,何必要冒此風險。」

  魏徵皺眉道:「舉薦人才,是州府長官的職責所在,若對人才視而不見,豈非是枉讀聖賢書。」

  李承乾道:「魏公清正廉明,孤很是敬佩,若人人為官都像魏公這般,自然是吏治清明,四海昇平。」

  「只是這普天之下,只有一個魏公啊。」

  聽到太子這般帶著恭維的話,魏徵頓時不知如何回答了。

  李世民笑道:「太子以為該當如何。」

  李承乾自然說道:「州府長官事務繁忙,舉薦人才不過是其中一環,因此而受懲處,著實冤枉。」

  「所以舉薦人才,不應該受到懲罰,若舉薦之人及第,應當封賞。」

  「若所在州府出了秀才,狀元,州府長官更應重賞,記大功。」

  「如此各地州府,自然會為網羅人才盡心用力,天下才人,盡入我大唐轂中矣。」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