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奇怪
楊欽將黑泥團做成一個個小泥餅,拿樹枝在上面戳出一個個圓洞,這下他總算知道嫂嫂為何說這是「藕炭」了,這模樣與藕真的有些相像。
楊欽看向謝玉琰:「這個能燒火嗎?」
「晾曬三天,」謝玉琰道,「干透了就能用。」
張氏道:「我來看著,肯定不會出什麼差錯。」
謝玉琰點點頭,明日還會有上門的訟師,按她的推斷,楊家肯定要熱鬧好幾日。應付完訟師,藕炭也就做好了,她們再進行下一步。
張氏去灶房裡做飯,謝玉琰叫住楊欽:「欽哥兒,將『神童詩』拿來。」
謝太后在慈安宮時,喜歡聽人說書,現在沒有說書人,謝玉琰只能將就將就,聽楊欽背詩。
張氏看著灶膛里的火苗,耳邊是欽哥兒讀書的聲音,她慢慢濕潤了眼眶,可是當眼淚滑下來時,她臉上卻掛上了一抹笑容。
第二天,是楊六郎出殯的日子。
永安坊一早就擠滿了圍觀的人,很多都是生面孔。楊家請訟師寫狀紙的事,雖說還沒在大名府廣為人知,但附近的街坊卻聽到了消息。
死而復生的人他們還沒見過,於是就趕來瞧瞧熱鬧。
「那就是楊六郎的媳婦吧?」
「看身上的喪服和年紀,應該是。」
「讓我也瞧瞧,死而復生的人長什麼模樣。」
「哎呦,是個俊俏的小娘子。」
人群隨著楊六郎喪儀隊伍一路往城外去,王鶴春騎在馬上,看著楊六郎棺槨旁的那個單薄的身影。
待一行人走過去之後,身邊傳來賀檀的聲音:「如今『謝十娘』也算是出了名。」
王鶴春點點頭:「再過兩日,茶舍的說書人也會提及這樁案子。」
更新不易,記得分享101看書網
賀檀道:「這麼說,不用我吩咐人將案情散布開了?還真是奇了,每次我們想要做什麼,這『謝十娘』都會提前做好。」
「不過,有了這名聲,不管是謝家還是楊家,都不敢輕易向她下手。」
「那小娘子果然聰明,換做旁人,要麼被楊家禁錮,要麼礙於禮數躲避,極少能這般迎頭而上。」
「早知這般簡單,」賀檀看向王鶴春,「我便不求你來了。」
「得這『謝十娘』,何須王鶴春?」
賀檀格外喜歡用言語挑釁他這個表弟,自從西夏那一戰後,王鶴春人前更少表露情緒,活得就像個畫上的人。
這一戰中,王鶴春到底做了些什麼,無人知曉,即便的賀檀也沒能問出一言半語。
讓賀檀失望的是,王鶴春神情依舊平淡,他催馬前行,與那喪儀隊伍背道而馳:「兄長可知接下來要做什麼?」
賀檀仔細想了想:「拔擢楊明經為永安坊坊副使?」
王鶴春腦海中閃過謝玉琰的身影:「這是那位『謝十娘』留給兄長的活計。」也許這麼說,會有些奇怪,不過事實確實如此。
王鶴春從小見過許多聰明人,每天出入他家門的,與父親在書房中高談闊論的,族中不少的女眷也不輸男子,會審時度勢的人太多。
不過能在幾日內,將身邊所有人安排的妥妥噹噹……
有這種手段和本事的卻沒幾個。
這不是審時度勢,而是習慣地將自己放在中心,利用身邊的每個人,讓他們發揮最大的用處。
賀檀和他應該也在其中。
如此手段,與垂拱殿帝幕講的那些倒有些相似之處。
王鶴春也覺得奇怪,對著一個女子,他居然能想到這些。
「楊明經做了坊副使,謝家必然對他起疑,」賀檀道,「楊明經也就沒了退路,這樣就能設法從他嘴中掏出更多消息。」
說完這些,賀檀才後知後覺,王鶴春的話有些怪異。
「你說這是『謝十娘』留給我的活計?」
這一點賀檀不能贊同,他搖搖頭:「你莫要想太多。可能她的確用了些手段,那也只是為了在楊家立足,不得不如此。」
王鶴春看向那追著楊家隊伍,跑去湊熱鬧的人群,微微眯起眼睛,並不再言語。賀檀知曉,那是不贊成的意思。
被掠賣的女子,孤立無援,就算動些心思又怎麼樣?賀檀並不覺得有何不妥:「一個無依無靠的女子,就算用一用我的名頭,應當也無大礙,你不用放在心上。」
王鶴春道:「只要兄長不在意……」
兩個人沉默了一路,到了府衙門口,賀檀才又開口:「不過,既然『謝十娘』這般聰明,是不是還能吩咐她做些別的?」
王鶴春道:「兄長想讓她做什麼?」
賀檀一時沒有想到。
王鶴春徑直向前走,半晌丟下一句話:「兄長能想到的她做完了,兄長想不到的……她也會去做。」
……
童忱坐在椅子上,聽學生們背誦經義,不知怎麼的,忽然來了興致,提筆在宣紙上寫了一首詩。
入冬之後,童忱就對書寫興致缺缺,無他,就因為太冷,不願將手從袍袖中伸出來。
今日屋中卻格外的暖和。
童忱低頭看了看,依舊只有兩個炭盆在那裡。
可能因為天氣好。
童先生這麼一高興,多留了學生們一個時辰。他不知曉的是,散學之後,有三四個學生聚在院子外,並沒有立即離開,被圍在中間的楊欽正在從背簍里掏著東西,分給師兄們。
幾個孩童臉上都掛著感激的神情。
「每人七塊藕炭,」楊欽臉上露出笑容,「阿嫂說了,只要村中有人能來買,幾位師兄家裡的藕炭,我們就包了,這七塊不要錢,師兄們回去給家裡人試試到底好不好。」
藕炭好用他們都知曉,今日先生屋子裡用的就是這個,陳平離炭盆近了些,手上的凍瘡都被烤得發癢。
陳平道:「若是好,我給你銀錢。」
「不用,」楊欽笑道,「我嫂嫂還說,村中人買的多,還要倒給你們銀錢哩!」
放在曹市上有人這樣喊,陳平絕對不會相信,但他們同是先生的學生,他覺得楊欽不會騙他,說不要銀錢,那就分文不取。
「明日,你到我旁邊坐,」陳平道,「我將之前先生講的經義拿給你。」
那些經義都是陳平自己背寫的,他是捨不得外借,但楊欽可以在他身邊看。
楊欽歡歡喜喜地應聲。
分完了藕炭,幾個人才各自回家,其實楊欽一直沒明白,為何嫂嫂不肯將這麼好用的藕炭拿去市集上賣,反而讓他分發給同窗呢?
心中想著,楊欽加快了腳步,也不知道娘和嫂嫂有沒有從三河村回來,買沒買到石炭碎,若非要來聽課,他定要跟著一同去。
楊欽一路小跑往永安坊走,還沒到家門口,就看到李阿嬤向他招手。
「欽哥兒,」李阿嬤一臉笑容,「你家裡可能有喜事哩,方坊正帶著衙署的人登門了,你快回家去瞧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