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136章 請大將軍出征

第136章 請大將軍出征

2024-11-17 16:54:29 作者: 周府
  第136章 請大將軍出征

  中平五年,九月。

  自張虞從五月入京以來,天下愈發騷亂,朝廷對地方的控制漸弱。

  幽州地區,烏桓叛亂已是兩年多,朝廷雖解決擊潰叛軍主力,但烏桓依然不斷襲擾邊塞,與公孫瓚攻殺不休。

  益州地區,黃幣馬相自稱天子,聯合巴郡板蠻反叛,斬殺刺史郗儉、巴郡太守趙部。

  豫州地區,汝南黃幣復起,攻沒郡縣,諸郡不能遏。

  以上三州雖說動亂,但憑州郡兵馬尚能控制。然接而來的消息,讓陽不得不正視。王國糾集隴西叛軍,一路向東,攻破漢陽郡,並沿渭水而下,三輔為之震動。

  而為了應對此事,劉宏召集京中兩千石及以上官吏朝議,張虞為左軍校尉,

  自有資格入朝參議。

  因將至冬,宮殿內甚是寒冷,張虞持笏板而跪坐,左右之人皆為西園軍中校尉。

  劉宏坐在御榻上,咳嗽幾聲,說道:「叛軍盤踞隴右數年,遲遲不能蕩平,

  今王國率叛軍東犯陳倉,不知諸卿有何高見?」

  「陛下,陳倉為三輔咽喉,若陳倉有失,賊兵順渭水而下,兵抵長安,則西都動盪,皇陵將危矣!」

  蓋勛趨步出列,拱手說道:「臣以為今需出兵御之,並看能否重創賊寇,尋機收復隴右諸郡。」

  劉宏捂嘴咳嗽良久,說道:「今稅收已是入庫,不知國庫能度支錢糧多少?」

  司徒丁宮持笏板,低頭說道:「回陛下,秋稅雖說入庫,但考慮明歲官員俸祿所需二十億錢,及各州郡挪用錢糧討賊,恐無餘錢用以大軍出征。」

  因益、豫二州黃幣復起,二州留用了不少賦稅用以討賊。另外幽州的持續動亂,冀州每年需要向幽州轉移支付。

  今下能繳納錢糧到中央的州郡,大體僅青、徐、荊、揚、兗五州,五州的賦稅能填補往年正常支出已是不易,更別說出兵征討西北叛軍。

  劉宏無奈而嘆,情況已是明顯,他若想出兵作戰,必須要靠少府與西園的錢財。

  劉宏閉眼微思了下,問道:「錢暫由朕出,今若征討西北叛軍,不知當選何人為帥?」

  

  當劉宏問出這句話時,太尉樊陵隨即起身上疏,說道:「啟稟陛下,大將軍聲望崇高,胸懷韜略,臣以為可拜大將軍為帥!」

  這番話出來,殿中眾人為之寂靜,張虞下意識看向何進。

  卻見何進臉上的橫肉在抽動,臉色陰沉難看,顯然何進對樊陵的舉薦,不僅感到震驚,更還有惱怒。

  很快,殿上眾人將目光紛紛投向何進,想了解何進會如何抉擇。

  見狀,張虞暗嘆了下,自何進被舉薦為主帥起,何進就被樊陵架在火堆上炙烤。

  何進作為大將軍,位高權重,看似有選擇之權。但就實際情況而言,何進只能硬著頭皮答應,而難以退縮。

  若是退縮了,何進所積攢數年的名聲將會毀於一旦。畢竟莫忘了何進出生為屠夫,他為了洗刷身上的印記,徵辟了大量士人為他鼓吹。他今時退縮了,那種羞辱性的標記會重新回到他身上,這是何進所無法忍受。

  當然,何進今下並非沒有辦法拒絕,而代他拒絕之人必須是皇帝,由皇帝開口留下何進,何進則能避用出征。

  見何進沉默不語,張虞緊盯著御榻上的劉宏,今就怕劉宏有意讓何進掛師出征。

  劉宏神情如常,說道:「大將軍名聲高崇,府上智謀之士如雲,不知大將軍願為朕分憂否?」

  何進神情難看,他可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掛師征討西北叛軍,他怕是還沒這水平。

  另外,何進漸漸意識到什麼,劉宏今下讓他出征,那麼何氏在陽城中的威望將會因他出征而大幅度削弱。屆時朝廷內怕不是以驃騎將軍董重為尊,而劉宏則能順勢推劉協上位。

  但知道又能如何,這可是劉宏的陽謀,今下他只能先答應了。待朝議之後,

  再與府上眾人商量。

  在眾人的注視下,何進持笏板起身,沉聲說道:「臣進願奉陛下詔令!」

  「善!」

  劉宏神情露出微笑,說道:「朕賜卿戎車百輛,虎賁斧鉞為依仗,以壯卿之聲勢。」


  「多謝陛下!」

  何進心中雖是苦澀,但礙於今下場面,只得感謝劉宏的恩典。

  見狀,張虞已是敏銳察覺到其中的政治陰謀,不由看向劉宏身邊的賽碩,見其竊喜而笑,心中已是瞭然。

  近月以來,他在西園軍中,雖專心編練兵馬,但對賽碩與何進之間的矛盾,

  不是沒有聽聞。賽碩仗著擁有都督何進之權,從何進手裡搶占了不少軍輻。

  二人本因權利而有摩擦,今隨著衝突愈多,何進與塞碩的矛盾愈深。今下何進被迫掛帥出征西北叛軍,看來很有可能是出自賽碩的計策,而劉宏為了扶劉協上位,也樂於見到何進離開陽。

  念及於此,張虞眉目微皺,何進真率軍討賊,那何氏的話語權怕不是會衰微,劉宏若懂得操作,怕不是劉協真能上位,歷史恐會發生變化。

  今對張虞而言,他最擔心因為他的蝴蝶效應,不會發生何進死於宦官之下,

  以及董卓率部入京等事件。以上內容不會發生,東漢朝廷估計還能苟延殘喘,那他這麼多年的操作豈不白費了。

  為了大局考慮,何進需要留在陽!

  張虞看了眼袁術,心中已有了主意。

  在張虞深思之時,向來不發聲的太常劉焉忽然起身上疏,

  「陛下,臣焉有疏上奏!」

  劉焉年歲五旬上下,行舉儒雅有度,持笏板道。

  「准!」

  「稟陛下,今諸郡為何騷亂不止,臣以為實因刺史威輕,權職受限,無法威鑷群下。且朝廷所用刺史多貪污受賄,剝削百姓,反圖增暴亂。」

  劉焉侃侃而談,拱手說道:「如益州刺史儉大肆斂財,貪污成風,終令馬相假黃幣為號,蠱惑民眾反叛;亦或是涼州刺史耿鄙,信任奸吏,不識軍略,遭部下哄殺而叛;另并州刺史張懿,雖善兵事,但上黨太守臨陣而逃,終被匈奴所破。」

  「焉竊以為陛下不如以改置牧伯,拔重臣鎮有亂諸州,以求速平賊亂。"

  「改置牧伯,選重臣鎮有亂諸州?」

  劉宏眉目皺了起來,用手指敲擊扶手,思索劉焉的建議是否恰當。

  環視殿內眾人,劉宏問道:「不知諸卿可有見解?」

  「稟陛下,今朝廷威望不振,刺史選拔非人,常引百姓叛亂,臣以為太常所言不無道理。然改置牧伯,臣恐州吏權勢太高,反不利於京畿。」蓋勛說道。

  劉焉眼眸微抬,語氣加重,說道:「故陛下需選拔重臣,忠貞愛國之士,莫選粗鄙長吏,以來禍亂郡縣。」

  見劉焉正義凜然的模樣,張虞心中忍不住想笑,劉焉可是入了益州便封鎖門戶,一心在益州內部當土皇帝,哪記得今時之語。

  當然,有一點張虞需承認,劉焉至少識時局,知道大漢今下衰微,且明白陽政局動盪,懂得不宜久居,早早跑到益州。

  為讓劉焉的建議能成,張虞放棄吃瓜的打算,拱手說道:「稟陛下,太常所言切合時局。自黃巾亂起以來,豪強盤踞於鄉野,郡守與之同流合污,刺史威望贏弱,將難以整肅州內官吏,治理諸郡百姓。」

  「如以伐匈奴之戰為例,張刺史若為牧伯,必能威懾上黨郡守,或臨時更替將校。上黨兵馬若不潰逃,則張刺史必能率我部破敵取勝!"

  殿內眾人交頭接耳,紛紛探討改刺史為牧伯的合理性。

  其實依照近些年的局勢,朝廷諸公其實都感受到一點,那就是中央對地方控制力的減弱,而今時若想重新加強控制地方,其實與荀悅早些年所言一樣,需要強化州刺史的權利。

  劉焉或許用心不良,但他所提出的方法,卻是朝廷眼下能讓地方快速穩定下來的方略。若真不利於朝廷,怕不是早就眾人否決了。

  「陛下,改刺史而置牧伯,其影響甚大,臣以為今即便施行,應當擇地而行,以觀此製成效。」黃琬說道。

  劉宏微點了下頭,說道:「諸卿所言不無道理,今置牧伯之事,容朕思量數日。」

  「諾!」

  又商討了些瑣碎之事,見無事上奏,劉宏這才讓眾臣退朝。

  退朝時,何進神情不太好看,顯然他一直在為出征掛師而頭疼。

  張虞並未去尋何進,而是在退朝時慢了幾步,等虎費中郎將袁術的腳步。

  「袁君!」

  「濟安!」

  張虞穿上鞋履,低聲說道:「大將軍若是掛帥出征,怕何氏諸事將休矣!」

  袁術觀察周圍,說道:「大將軍深知此事嚴重,估計正在思考對策!」

  張虞與袁術並肩走,微聲說道:「此事不難解決,虞有拙計或能讓大將軍免於出征。」

  「計從何來?」袁術問道。

  張虞湊到袁術耳畔嘀咕幾句,而袁術得聞張虞所述計策眼神頓亮了下。

  袁術看向前方不遠的何進,說道:「濟安稍等片刻,術將此法告訴於大將軍。」

  很快,袁術趕上何進,同朝何進的耳畔嘀咕了下。

  何進臉上憂色頓消,並在袁術的指引下,看向張虞露出一個感激的笑容。顯然張虞所獻計策,讓何進非常滿意。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