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一點,嬴異人早就想好了藉口,就說趙姬舟車勞頓,生病了,才沒能來覲見。
但他剛要開口,卻見嬴柱瞪了他一眼,正要說出口的話,只得又咽了回去。
趙政心中知道,祖父的考校這是還沒結束,於是默了默才道:「阿母,是怕我為難。」
嬴柱眉頭一挑,卻聽趙政繼續道:「但是,阿母多慮了。此時她尚未做過天卷中所說之事,根本不必如此懲罰自己。
正如有朝一日她若當真做出如天卷中所言之事,我也必不會饒恕她一樣。」
說完此言,趙政雙目炯炯的看向祖父,眼中盛滿了坦蕩和決心。
看著孫兒,嬴柱神色微怔,卻聽天卷中雷小萌的聲音又一次響起。
【現在讓我們返回到秦王政剛剛得知趙姬同嫪毐的事情時,如果他立即衝過去質問趙姬,然後馬上拿著秦王劍殺了嫪毐會是什麼結果。】
【第一,隱瞞這件醜聞。嫪毐此人只是一個跳樑小丑,沒有任何身份地位,秦王政殺了他便殺了,就算趙姬傷心,也不會真把秦王政如何,但兩人的關係只會更糟。】
【但很難保證,趙姬不會在他親政這件事情上使絆子。就算到時同呂不韋聯手,阻止大王親政都是很可能的。】
【第二,將這件事情公之於眾。這樣做的話,除了敗壞太后的名聲外沒有任何好處。】
【如此一來,原本因為太后和呂不韋勢均力敵的朝堂平衡就會被打破。只會變成呂不韋的一言堂。甚至因為太后的緣故,連秦王自己的威信都會受到影響。】
【到時候人如刀俎,他為魚肉,秦王若是想親政,更是只能看呂不韋的眼色和心情了。】
這句話,讓嬴柱的眼中閃過一絲厲色,若說趙姬只是一個無腦的女人,那這呂不韋可就太厲害了,他就算可以暫時放過趙姬,也不能放過呂不韋。必須早做決斷才是。
當然了,他聽到的內容,宮外早早就開始關注天卷的呂不韋也一樣聽到了,他臉色一變,吩咐道:「速速收拾行裝,告訴夫人公子,大家隨時準備離開。」
從上次被嬴異人警告後他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如今也就是再清點一遍的事。
剛剛吩咐下去,卻見親信慌慌忙忙來報,太傅大人,咱們太傅府被一支兵馬包圍了。
呂不韋臉色一沉,卻也並沒有想像中的慌張,而是吩咐道:「讓夫人公子們去後院等我。」
由於趙國的前車之鑑,他早就讓舍人們幫忙在後院挖了一條密道,以備不時之需。
(請記住𝟷𝟶𝟷ᴋᴀɴ.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密道去年才挖好,正通城外,卻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了用場。
他看向天卷,心中卻無限唏噓。什麼奇貨可居,可惜他滿腔的謀略,卻不想因為這天卷,終將成為竹籃打水,最終賠了個血本無歸。
正當他憤憤不平地瞪著天卷時,卻不想雷小萌的話風突然一轉。
【當然了,呂不韋此人,的確是個相才,也為大秦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這樣說,如果大秦沒有呂不韋,只怕想要東出一統六國,至少還要推遲十幾甚至幾十年。】
呂不韋:……
嬴柱:……
【我們可以看看他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這裡面講述的故事每一個都充滿深意,直到兩千多年後的現在,我們也受益匪淺。】
【這說明此人看人待物的三觀最起碼是比較正確的,他也更比嫪毐更清醒,知道自己權利再大也無法取代秦王。】
【可人無完人,呂不韋再厲害,還是無法逃脫權利的誘惑。】
【其實,如果沒有這件事,他還是會把手中的權利還給秦王政的。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他大概只想著晚一點、再晚一點,再等等,這才會導致他在攝政後期,大秦朝堂上的混亂。】
【但總體上,他在位期間,還是讓大秦越來越強盛。】
【瑕不掩瑜,正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嫪毐的叛亂被平定後,雖然呂不韋辭去了丞相之位,還被關了起來。但是很快,秦王政就將他釋放了。讓他回自己的屬地洛陽,在那裡頤養天年。】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為他的才能聞名於世,很快趙國的公子趙佾便想邀請他去趙國為相,幫助趙國抗秦。】
【呂不韋當然拒絕了他,甚至連他的面都沒見。】
【可這件事還是傳到了秦王政的耳中,他當然很生氣,立即下詔叱責呂不韋,並讓呂不韋去蜀地定居。】
【呂不韋當然知道這是秦王政想讓他遠離是非,躲開趙國的招納。但是這個時候,趙佾卻在被呂不韋拒絕後,聯合了其它四個國家,向呂不韋一起發出了聘書。】
【呂不韋當然仍舊拒絕了,但是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卻比之前嚴重多了。】
【首先,呂不韋雖然不做丞相了,但是呂不韋還有很多舍人要養活,這些人中可不都是泛泛之輩,他們不可能像呂不韋一樣安之若素,老老實實跟這去蜀地吃苦,很多人都開始蠢蠢欲動。】
【甚至有人還攛掇呂不韋的公子,讓他去勸說呂不韋離開秦國,去他國繼續做丞相。】
【當然了,呂不韋自然是嚴詞拒絕,還狠狠懲罰了兒子。但是這件事情仍舊像之前一樣,傳到了王宮中,秦王政的耳朵中。】
【然後,接替呂不韋丞相之位的李斯,便登門拜訪,之後,呂不韋便自殺了。】
【於是,多少年後,這又成了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的罪名之一。說是他讓李斯賜下毒酒,殺了他的仲父呂不韋。】
【史書上是怎麼說的呢?】
【《史記》: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
【讓我們先到退回呂不韋剛剛被罷相的時候,那個時候,秦王用了雷霆手段處置了嫪毐,眾人都以為呂不韋也會被立即處刑。】
【但事實是,在十三個月後,秦王政才下了對呂不韋的處置,竟然只是讓他罷相歸家,回到屬地洛陽。正如資料所說「封君河南,食十萬戶」,說是秦王「不忍處刑」。】
【相對嫪毐,這個懲罰已經是非常輕了。】
【如果不是發生了四國請封相的事,只怕呂不韋還會活很長時間,搞不好能壽終正寢也不一定。】
【但是,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還是一件接著一件。與其說這相位是對他的尊崇,倒不如說這是對他的催命符。正是所謂的捧殺!】
【別說古代帝王,哪怕是現代的大企業,在掌握核心機密的員工離開時,都是要遵守競業協議,不能隨隨便便入職對手競爭公司的。否則的話,就會被原東家告死,甚至還要吃官司。又何況是劍拔弩張的戰國時代!這乃是犯了帝王的大忌。】
【但這個時候,秦王還是沒說殺他,也只是把他貶到了蜀地。】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叱責貶黜後,呂不韋不得不對自己以後的日子擔心起來。】
【他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秦王對他的忍耐會耗盡,到時候不要說他自己,怕是他的舍人和全族都無法保全。】
【李斯的到訪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這才會飲鴆自盡。以自己一人之命,保下了呂氏全族無數人的性命。】
【對他的死,很多野史上眾說不一,有的說是秦王親自賜死的,有的說是李斯出於私心將他毒死的。還有的說是被刺客所殺。正史上的寥寥數筆,反而被很多人忽略了。】
【首先秦國東出在即,不可能殺功臣,這樣只會讓六國賢能敬而遠之。另外為了穩定朝中呂不韋留下來的臣屬,秦王也不會殺呂不韋。大秦即將東出,朝內決不能亂。】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即便是撇開呂不韋曾是秦王父子的救命恩人,以及是嬴政仲父,陪伴了他整個少年時光的個人感情不說,只論當時的局勢。】
【這天下間誰都有可能殺掉呂不韋,只有秦王政不可能。】
【或許,若干年後,嬴政可能殺掉呂不韋,但是這個時候是萬萬不可能的。】
【也是為什麼在呂不韋死後,秦王政放過了他的族人和舍人,而且憤而向趙國宣戰,討伐四國請封相的始作俑者趙佾的原因。】
【是的,趙佾的捧殺之計成功除掉了呂不韋,引得秦王政震怒,決定出兵討伐趙國。但這一役秦國因倉促起兵,並未準備太充分,以至於滅趙一戰打了足足十四年。】
【好吧,呂不韋說的的確有點多了。但是,呂不韋極大縮短了秦國東出統一六國的進程也是事實。】
【而且呂不韋在朝期間,還化解了其它六國第五次合縱攻秦,更是功不可沒。也難怪秦王政不忍殺他。】
【這就不由得想要唏噓一句,嬴政所為,可比朱元璋登基後火燒慶功樓,燒死了大部分隨他東征西戰的老弟兄們;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削除了隨他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元帥們厚道多了。】
【他們的功績雖比不上始皇陛下,但這罵名卻少了太多,真是以筆為刀,積毀銷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