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帝秦設計師> 第167章 嬴政的野心,無君之國

第167章 嬴政的野心,無君之國

2024-11-16 02:42:00 作者: 買土撥鼠的松鼠
  第167章 嬴政的野心,無君之國

  李念今日講的大秦外的世界,嬴政當然先於眾臣知道,自然明白李念說的「特別」是何意。

  此國無君王,而由那元老院掌權,眾臣得知後,是否會生出一些不該有的心思,影響到他的統治。

  李念在和嬴政上報時,嬴政便曾在想是否要與大臣講說這些,一番思索權衡後,嬴政決定還是說吧。

  這種事想封鎖隱瞞自是能封鎖隱瞞得住,可前提是大秦不再想向外,不再想著揚威於世界,成為日不落帝國。

  因為若想揚威於外,使萬國來朝,萬邦臣服,那就得讓眾臣知曉大秦之外的異邦是個什麼情況。

  今日能讓李念不說這迦太基,可李念提到那羅馬之時,還能繼續讓其不說嗎?

  當然還能,可當大秦日後碰到這些國家時,又怎麼辦?早晚不還得知曉這些國家的無君王之制?

  除非讓大秦閉關鎖國,就宥於這方天地,不再和外界接觸,在這片土地上只跟周圍幾個國家玩,或者乾脆自己玩自己的。

  然而,就算堵得了一時,卻堵不住一世,讓今日之大秦不知曉外邊世界之大,只會害到未來的大秦子民。

  因為外邊的世界不會因大秦捂住眼睛,塞住耳朵就不會變化,大秦如今是領先於整個外界,可等百年後呢,幾百年後呢?

  當然,百年後、幾百年後的未來太遙遠,他是會考慮一些長遠的問題,但更多還是考慮當下的統治。

  最終,是大秦成為日不落帝國、他成為世界之皇的巨大野心讓嬴政下了告訴的決定。

  而要達成他這個前所未有的巨大野心,必須得靠眾臣相助,必定要和大秦外的國邦打交道。

  想讓君王做某件事,跟他們談家國大義有時是行不通的,須得讓他們知曉這些東西對自己有利,能實現他們的野心。

  嬴政現在的野心便是從吞滅六國、一統天下進化成了實現大秦日不落、他成為世界之皇。

  其實,嬴政在滅六國後變成「無聊」之人,對天下的統御治理不像滅六國前那麼英明智慧,李念覺得也有嬴政失去了目標的原因。

  畢竟他已經滅六國、統一天下,達成了前無古人的成就,那還有什麼目標可追求的?

  沒有了再能令他產生動力的目標,他就只好轉為建建宮殿、修修陵墓、求個仙兒、到處巡遊巡遊。

  某不知名的千古半帝好像也是如此,前半生多英明神武,大唐在其手中達到了盛世,後半生便急轉直下,簡直判若兩人。

  那位大概也和稱皇帝後的嬴政生出了一樣的想法,朕之功已極於世,無可再高,當適時享樂也。

  對告知眾臣外邦異於大秦的制度後,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統治,會影響到大秦的萬世基業。

  

  嬴政認真思索過,肯定會有影響,但在他活著在世時應當影響不大,至於對大秦宗室和基業的影響。

  自從聽了李念說大秦二世而亡及那首朝代歌后,嬴政便明白了一件事:使大秦帝業萬世永存那只是一個美好的想法,大秦的帝業終歸會走向覆滅。

  與其讓大秦困於神州而滅,不如將大秦的種子播撒到整個世界,比如將諸公子分封於海外建國,哪怕在神州的大秦主宗亡了,失去了權力,這些分封於海外的大秦諸國或許還能屹立。

  且大秦宗室於整個世界開枝散葉,就算封於海外的大秦諸國也覆滅了,可屬於大秦宗室的血脈絕對能延續下來,不會被滅絕。

  在這些考慮下,及日不落帝國、世界之皇的巨大誘惑下,嬴政做出了告知的決定。

  這其實是個選擇題:嬴政選擇的是更有利於他的方面,而非利於大秦後來的君王和宗室,但他也以海外分封進行了補償。

  嬴政道:「無妨,卿且講便是!」

  見得嬴政和李念之間的對話,眾臣也更為好奇,究竟那迦太基國有何特別之處,能讓陛下和這位這般對話。

  得到嬴政的同意後,李念方才道:「那迦太基國特別之處在於無有君王,有兩名稱為『蘇菲特』的最高行政者,兩位蘇菲特每年通過選舉產生,但沒有兵權,主要由貴族掌權。」

  「迦太基與羅馬一樣,設有元老院,由三百人組成,元老院擁有立法權和決策權,成員只要不死,終身擔任,並設有公民大會、百人會議,負責監察和作出審判。」

  什麼貴族,就是門閥,但門閥政治這東西,在後世現代社會也有。

  聽到這番話,在殿內的大秦諸公子和眾臣皆驚,什麼,這個鳥國家居然沒有君王,國家的主要權力掌握在一群大臣手中?

  雖有兩個君王一樣的最高行政者,但這兩人還要經過選舉產生,那算個鳥的君王。

  這帶給眾臣極大的震撼,比先前什麼金礦、銀礦、最長的河都更具衝擊力,要不是李念這番話得到了嬴政同意,有大臣甚至都想拍案而起,斥責李念是何居心,在此妖言惑眾。

  再細細一想,眾臣更驚訝,在這種無君王制度下,此國竟能屹立六百年不倒……

  受衝擊最大的是淳于越,他們儒家大多人推崇周禮,信奉孔子那套,認為周是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王朝範本,因為周國祚長,足有七百多年,將近八百年。

  可現在從這李尚書嘴中蹦出個迦太基,其國祚雖不如周長,卻也已有六百年,豈不是說不用他們儒家那套東西,以其他方式治國也能國祚綿長?這如何可能?

  淳于越當即一連三問:「此國可為君子之國?那三百治此國之元老皆為君子乎?可施仁政乎?」

  他迫切地想從李念這知道答案,因為迦太基國的存在可能會動搖他們儒家學說,但如果這迦太基國施行的是仁政、君子之治,那又不一樣,反而可以之佐證他們儒家那套治國理念的正確。

  在淳于越飽含期待的目光中,李念搖頭道:「此國非君子之國,此國元老亦非君子,其等也非施仁政。」

  得李念回復後,淳于越道:「李尚書從何而知此國,可曾到過?」

  這是從李念的消息來源直接懷疑。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