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王欲改大秦官制(為暖陽大佬加更)
咸陽大考雖好,可想立刻舉行,也不現實。
大秦如今疆域遼闊,讓大考的消息傳到天下各地,再讓各地賢才趕到咸陽,都需時間。
不然後世王朝科舉時,進京趕考的讀書人為何要提前很久出發?
實乃疆域太大,道路不良,遠行不便,不提前可能趕不上時間。
嬴政也想到了讓天下賢才聚於咸陽需要時間,道:「此事便由制輿台負責向天下宣揚,大考時間暫定於三月之後。」
沒人問要考什麼,肯定不是考儒家經義,現在又不是儒家獨大之時,天下賢才什麼百家學派都有,考儒家的,不考他們學派的,是不是瞧不起他們?
『考什麼還得問問李念那小子,先把天下賢才聚過來再說。』
這也是這時代的一點好處,若是在宋、明、清時期要說不考儒家經義,直接考如何治國施政,會被天下儒生群起而噴之。
聽到嬴政的王令,王綰、馮劫、李斯、淳于越、趙高几位負責制輿台的官員齊聲領命。
王綰道:「臣有一事稟於大王,制輿台律令已成,請大王過目!」
制輿台律令的竹簡很多,王綰自然不可能隨身攜帶,且每日上朝時,每位大臣都要經過檢查,確認有無攜帶利器。
這是荊軻刺秦後,嬴政定下的規矩。
凡入他宮室之物,皆須查驗,不管是輿圖,還是竹簡。
因為輿圖里可藏利刃,竹簡也能啊。
大臣們想要呈送給嬴政的竹簡都不在自己身上,而是提前交到專門的內侍、侍衛那,直到大臣稟報嬴政,嬴政允許呈送,才會呈送。
「與寡人呈上來!」
四名內侍分別抬著兩堆整理好的竹簡進入殿中,送至嬴政面前,嬴政並未立刻翻閱這些竹簡,而是繼續和眾臣議事。
待朝會結束,王綰、李斯、馮劫等大秦重臣被留了下來。
看著留在殿內的大臣,嬴政道:「讓諸位愛卿留下,自是有事要和諸卿言說,眾卿且先看竹簡。還不將竹簡送與眾卿!」
隨嬴政令下,多名內侍端著一盤盤竹簡送到李斯等人面前桌上。
作為大秦重臣,每天處理政務都是和竹簡打交道,早已經麻木,只是仍好奇這竹簡中記載的是什麼?
莫非又和那李念有關?
嬴政交代了句「眾卿若是看完一份,可與他人交換!」,也看起了王綰呈遞有關制輿台的竹簡。
君與臣都在閱覽,章台宮內一時如圖書館般安靜,只有竹簡被翻動之聲。
大臣們要看的竹簡要比嬴政要看的多,且還要交換觀閱,因而嬴政率先看完。
在他看來,王綰、李斯、淳于越等人所制定的制輿台律令已經十分詳細,從中還可看出哪條是淳于越提出,哪條是李斯所提,哪條是糅合了雙方意見所成。
果然,將淳于越丟過去是對的,可以限制李斯的那些法家想法,使制輿台不會變成又一個廷尉府。
但對制輿台是否按這麼成立,嬴政決定暫不表態,先把這些竹簡給李念看看,看那小子能否指出問題。
而觀閱竹簡的眾臣越看越臉色沉重,哪怕是趙高也神情肅然。
他們所看的這些竹簡上記錄的事簡直驚人:一為改大秦官制;二為修大秦律法;三為大王稱皇帝的流程。
對修改大秦律法,眾臣不意外,畢竟嬴政的態度已經算公開了,秦律須改,使之適於天下,但怎麼也沒想到大王還有修改大秦官制的念頭,那稱皇帝的流程也是頗為詳細,就像有人已經按此稱過皇帝一般。
這念頭甫一生出,便立刻被眾臣否去,這如何可能?
自古以來雖有三皇五帝,但從未有人將「皇」和「帝」合於一起,大王絕對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稱皇帝的君王。
可如果在大王以前,沒人稱過皇帝,寫這些竹簡的人又是如何想出這麼詳細具體的流程,得有多高才華智慧?
難道又是那李念?
眾臣發現他們今日想起李念的次數也太多了!
王綰暗道:『此人之才曠古絕今,難怪能為大王重視。』
李斯則在尋思:『難道我想錯了,此人並非大王之子,只是因其才智而為大王賞識,不應該啊……』
如果李念非大王之子,只是一才智卓絕之輩,那大王更應提防戒備才對,如此有才,若又得了天下人愛戴,必會威脅到王權。
以大王的帝王心術,不可能連這點都看不到,卻偏偏做出了那等不合理之事,其中必有隱情。
趙高在想:『不管此人是否為大王之子,都不可得罪,日後若見,定要設法與之交好。』
尉繚在想:『此人實是有才,繚不如也,只是依其竹簡所言,必會更重秦王之權,也不知是好是壞。』
那竹簡所述的官制修改之法,分明是加重君王集權!
尉繚都不敢想集中了這麼多權力的君王會有多可怕,尤其還是秦王這種君王。
眾臣也明白了嬴政將他們留下的目的,這是事先跟他們通氣,既是詢問他們意見,也是讓他們知曉他要做這些事,之後向所有大臣宣布時,站在他這一邊。
處理了會兒政務,見眾臣已將竹簡看完,嬴政放下手中之筆,問道:「眾卿有何看法?」
丞相王綰道:「竹簡中所述大王稱帝禮儀已頗為詳善,臣以為只須稍改幾處,便能為大王所用。」
尉繚也選擇了一件事作了回答:「若依竹簡之言,在大王稱帝那一日以大赦天下之名頒布新律,確可使新律更入人心。」
可兩人都沒談修改官制,嬴政當然留意到了,直接點名道:「那修改官制,諸卿有何看法?李斯,你說!」
李斯心中頗不願意回答修改官制的問題,雖然就算官制修改了,他也會是大秦重臣,但那時的權力可就不如現在了,何況他還想登上丞相之位。
可若依竹簡所述,丞相的權力將被大大分薄,遠不比王綰現在掌握的丞相之權,他想要做的是王綰這樣的實權丞相,在整個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按法家的思想,李斯該贊同竹簡所述,因為法家本就主張君王集權,將天下權柄握於一手,然李斯並非純粹的法家信徒。
應該說很少有人是某個學派純粹的信徒,韓非亦是如此,其忠於韓顯然更勝於忠於法家學說,否則韓非也不會死在大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