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漢有活爹> 第136章 (大章)物極必反

第136章 (大章)物極必反

2024-11-15 23:07:14 作者: 長夜天高
  第136章 (大章)物極必反

  短視的人很容易被眼前的景象蒙蔽。

  霍海保一手李廣,不是為了保李家,而是避免李廣死後他家裡人狗急跳牆。

  李廣離開後,張歐走到了霍海面前,饒有深意的看了霍海一眼。

  上層世界的事情,除了故意要保密的事情之外,沒有任何事情是傳不開的。

  張歐大概已經推測出霍海知道是自己了,但他不怕。

  今天,是掀攤子的日子。

  「你確定你會贏嗎?」張歐看向霍海的眼神依舊如一個慈善的長者。

  霍海:「我不知道我會不會贏,贏也行,輸也罷,對我影響都不大。不過話說回來,最差的情況,你們也贏不了。」

  又過了一會兒,朝堂上所有吃的都撤走了。

  不少老大人都在踱步,消食兒。

  劉徹:「繼續接下來的廷議吧。」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101𝙠𝙖𝙣.𝙘𝙤𝙢】

  群臣中,桑弘羊站了出來:「陛下,臣,有話說。」

  所有人都看向了桑弘羊。

  按道理來說,今天這個規模的朝會,輪不到桑弘羊說話的,他既然開口,那就不是小事兒。

  原因很簡單,新官上任三把火,總是要搞一點事兒的。

  桑弘羊出來後拱手:「陛下,臣建議,將鹽、鐵、酒收歸朝廷官營。」

  說完桑弘羊拿出一捲紙,打開後宣讀了起來:「陛下,臣這兩年一直在統計鹽鐵一事,根據臣的統計,鹽鐵二項,一年為我大漢朝廷帶來的金錢超過四十億錢。」

  「雖然之前只在幾個城嘗試冶鐵,只在幾個縣嘗試製鹽,但是銷售途徑方面統一由官方調配這兩年,帶來的利益極大。」

  「我們在前面七年攻打匈奴時,平均每一次的花費超過五十億錢,如果鹽鐵不收歸朝廷專營,恐怕很難支撐軍事花費。」

  「而這個統計過程中,臣意外發現酒在市場上的銷量也是極高,同時因為釀酒需要用到糧食,所以臣建議與鹽鐵一樣,酒也必須由朝廷專營。」

  此話說完,朝堂上安靜的可怕。

  劉徹撐直了脊背,吊著嗓子:「哦,這麼個提議啊?把你統計的結果給諸位大臣看看吧。」

  桑弘羊拱手:「是。」

  幾個羽林衛端著盤子上場,盤子上放的全是捲起來的紙,和桑弘羊手裡的一模一樣。

  因為以前的竹簡是一卷一卷的,所以朝堂上用的東西,依舊喜歡捲起來,舊的竹簡叫做一卷竹簡,新的紙的叫做一卷書。

  眾人都是安靜的看了起來,霍海打開後瞥了一眼就沒興趣了。

  這東西霍海很清楚是怎麼回事。

  大漢一共八百萬戶人統計在冊,每戶人需要八百大錢購買鹽鐵,所以一年是六十四億大錢。

  但是不排除有些人買不起或者是舊的農具還能用,所以買的鐵器並沒有達到百分之百,差不多六成家庭需要買新的如此循環。

  那就是三十八億錢。

  多出來的兩億,就是酒錢。

  當然了,現在桑弘羊剛學會統計學,用統計學來計算了總量,和霍海用預估來計算還不一樣。

  統計學的魅力就在於,很能說服人。

  當然了,有時候也很能忽悠人。

  劉徹觀察了一下群臣的態度:「諸位,覺得這個提議如何?」

  話剛落音,一個御史中郎站了出來:「臣!反對!」

  「鹽鐵官營,對天下發展不利啊!如果這些官營,那商業活力如何提高?就好像萬年縣,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而長安縣則是繁榮至極。」

  「這不就是因為長安縣營商限制更小嗎?」

  「如今鹽鐵占據天下商業總份額的分量不小,如果這些都官營的話,天下不就都變成了萬年縣了嗎?萬年縣在天子腳下尚且如此,到了窮鄉僻壤,豈不是更加不堪?」

  御史說完,很多人都在點頭。

  石慶咬牙切齒,你舉例就舉例,為什麼要貶低我萬年縣?勝負猶未可知好吧?!

  馬上又有人站出來:「陛下,不只是商業繁榮度的問題,臣在進入長安為官之前,曾經當過廬陵太守,這些比較偏遠的地區,百姓非常的貧窮。」


  「如果鹽鐵不是專營,而是競爭,那價格必然下降,如果是專營,定死了一個價格,很多百姓家裡根本買不起,要買鹽鐵,就掏光了家裡所有的家底。」

  另外一個官員站了出來:「對啊陛下,現如今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商業的重要性,如果這些百姓家裡的積蓄全都被鹽鐵掏空,那他們永遠都積累不出做小生意的本錢,那對商業不利啊!」

  霍海倒是覺得有意思。

  歷史上的鹽鐵朝議肯定不是這樣的,很多官員都開始從商業的角度找話說了。

  其實,現在說話的,基本都是中小官吏。

  既不是家傳的三公九卿,也不是勛貴王侯。

  他們都感覺到了做生意的好處。

  而鹽、鐵、酒毫無疑問是好生意啊。

  這在全國可代表了四十個億的市場,而且他們很聰明,知道市場會逐漸變大,畢竟前幾年長安市場也不大,現在呢?

  未來,很多人家裡用的陶器甚至木器也會變成鐵器,這意味著這個鹽鐵市場將會繼續變大。

  而誰能做這門生意?還不就是他們?

  所以,這東西一旦收歸朝廷專營,對他們是大大的不利啊。

  畢竟開飯館這種事情,看的是誰手藝好,誰店鋪位置好。而鹽鐵這種,是需要本錢的,這些可不是本地能生產的,需要運輸很遠,本錢少了根本進不來這一行。

  而中小官員代表的恰恰就是如今的新富人群體。

  一個個的人站出來反對。

  其中以齊魯之地的人尤為激烈。

  原因也很簡單,鹽鐵的生產地,那就是齊魯。

  無論是鹽,還是鐵,都在那邊生產。

  只要這個東西從現在試運行的朝廷專營,轉變成私人可以經營,他們就可以立刻開始做手商業化。

  他們比起別的人,可還要少半程的運輸費用,直接就是生產廠家。

  其他人做這個生意,頂多是二道販子。

  當然,也有贊成官營的,其中也以齊魯地區的官員為代表!

  其中,就有掛名中郎身份的王賀,這傢伙是繡衣使者的事情,霍海估計除了自己,別人都不太知道。

  王賀:「臣覺得,鹽鐵酒必須官營!如果朝廷沒錢,怎麼抗擊匈奴?怎麼治水?當年大河泛濫的事情都忘了?如果不是這朝廷富裕了,有錢修理河道河堤,這三十年來大河豈止泛濫一次?」

  「你們捫心自問,如果不是朝廷出錢出力,最近三十年那幾次洶湧的汛期,大河是不是差點泛濫?」

  「除了治水,還有各地官吏的俸祿從哪兒來?」

  王賀:「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些年來,軍中將士們的武器,不少都換成了鐵器,假設鐵私營,豈不是軍隊還要從私人手裡購買鐵?這樣一來,其中能夠滋生多少齷齪多少利益流逝交割,只有天知道!」

  王賀這麼一說,這個論點又帶起了不少人出聲。

  霍海有些意外。

  按道理王賀那是標準的東平陵人,而且以他的成就,不可能沒有聯絡鄉黨。

  既然他站出來反對,這說明……鐵似乎……

  霍海對桑弘羊招了招手。

  桑弘羊疑惑的走到霍海面前。

  霍海:「這兩年試運行鐵官營政策,是在哪兒試運行的?」

  桑弘羊:「東平陵、歷城。」

  霍海恍然大悟。

  難怪王賀要站在那麼多老鄉的對立面。

  原來是這樣。

  其實,無論是鹽鐵官營,還是鹽鐵私營,最得利的都是齊魯之地的官員。

  如果私營,他們便可以就近做生意。

  如果官營,那誰來管理冶鐵?製鹽?還不是齊魯之地出生的官員。

  王賀之所以發聲,是在給自己加政治籌碼,未來如果官營了,在這個位置上新上來的人,會感謝他的。

  而之所以他最早站出來提這一條,恐怕是因為,現在冶鐵的官吏,那就和他關係匪淺。

  因為冶鐵官營並沒有在朝堂上討論過,是試運行,是劉徹一手安排的,劉徹肯定是找能保密又完全聽他話的人來執行。


  所以……繡衣使者執行的。

  也就是說,現在那邊冶鐵的官員,那就是王賀選的。

  難怪歷史上王家能迅速崛起,原來是坐上了這班車。

  有了冶鐵,以及舉孝廉兩手抓,加上後來王政君入宮,三管齊下,很容易編織出自己的勢力網,遠超其他時代的外戚。

  雙方討論的非常激烈,但還是以贊成私營的多。

  此時,劉勝站了出來:「臣……覺得,還是官營的好。」

  霍海看了過去。

  中山王這麼說,恐怕是有原因的。

  霍海突然想起了網絡上那句『打了他就不能打我了喲。』

  中山王恐怕是意在鋼煤。

  鹽鐵專營了,鋼煤就不能專營了喲。

  張歐立刻站了出來:「臣覺得,鹽鐵酒應該私營!」

  他的目的也一樣。

  鹽鐵私營了,那鋼煤就不能私營了喲!

  劉徹壓了壓手:「好了好了別吵了,再也吵不出個結果。」

  「如今賺錢的商品多的是,光是一個鹽鐵就吵成這樣?」

  那一會兒討論鋼煤,你們不得打起來?

  劉徹看在眼裡,現在參與進來的全是小官,或者小勢力家庭出身的人,各地大勢力豪族的代表,一個都沒開口。

  「既然都聊到這兒了,那就說說鋼鐵的事情吧。」

  劉徹開口後,梅黑夫走到了朝堂中央。

  在半年前,他還是個小癟三,如今卻是長安的風雲人物,雖然其實他這段時間壓根沒待在長安。

  但是不知道他手裡掌握的同關煤礦,一年的利潤超過國庫收入?!

  這太變態了。

  哪怕他指縫裡稍微漏一點什麼出來,誰吃到了,就等於吃到了一郡一城整年的利益,一口就能吃成大肥豬。

  不,一口吃成大肥象!

  梅黑夫躬身:「陛下,臣要提出的是,煤鋼管理辦法。」

  「臣認為,煤、鋼可以私營,但必須要朝廷發放證件才能開採,同時這兩個行業,要取重稅。」

  取重稅?

  全場所有人都集中了注意力。

  梅黑夫繼續:「臣已經找不少主持商稅的同僚諮詢過了,目前萬年縣由廷尉張湯大人在安排稅收,預計收稅比例是十五稅一,但目前張湯大人並不是按照商業交易收稅的,而是按照小商人的財產總數收稅的,目前採用的辦法是三十稅一。」

  其實張湯那一套收稅的東西很複雜。

  簡單來說對於富人收稅是普通人的兩倍,而車夫船夫等運輸行業的按照一車一船收稅。

  只是大概推出來算是十五稅一,三十稅一。

  梅黑夫:「而長安縣這邊,採用了另外一套收稅方法,不過這個收稅方法還沒公布,也還沒開始執行,要翻年才開始執行。」

  朝堂上幾乎所有人都看向了霍海。

  長安縣的改革,可是牽動了千萬家的財富。

  幾乎所有的勛貴都在長安縣投資了。

  雖然大家看法不同立場不同,但都知道,霍海開的這個盤子太值錢了,無論怎麼說,這個盤子必須持續下去,至於誰得利,鬥了再說。

  如今,長安縣要開始收稅了嗎?

  如果長安縣開始收稅,那商業繁榮度可就沒有現在這麼高了。

  雖然沒人說,但是朝堂上幾乎每個人都是聰明人,都很清楚這一點。

  劉徹:「你直接講吧,反正長安縣馬上也要公布了。」

  梅黑夫拱手:「目前長安縣,計劃了五種收費項目,分別是,養路費,垃圾費,小商鋪經營費,中等商鋪稅收,大商鋪稅收。」

  「養路費主要對車夫徵收。」

  張湯鄙夷,這不一樣嘛,有什麼區別?我以為他能搞出什麼花樣來呢。

  梅黑夫:「在朝廷修的道路上運輸貨物,就需要交養路費,收費的地方就設置在路上,固定收費,這個養路費收起來後,會全額用於,同轄區內修新路、修補老路破損部分。」


  此話一出,全場驚訝。

  張湯都忍不住回頭。

  張湯收錢,那就是為了盤剝。

  盤剝要找到有錢的人才能盤剝啊,怎麼找到呢?誰有一車貨還窮啊?有貨肯定是有錢的啊。

  所以,直接車船稅。

  這個車船稅和後世的車船稅完全不是一回事,而是雁過拔毛,誰的車船路過萬年縣,直接按照貨物成比例抽錢。

  這個錢抽出來,是往中央交的。

  而霍海居然要把這個收上來的錢留下,本地收錢本地花!

  劉勝跟蕭廣:「記下來記下來,值得學習。」

  蕭廣跟劉勝合作後,已經答應了劉勝,給劉勝做一年的國相,這當然是一種利益交換。

  蕭廣:「已經記下了,逐字學習。」

  梅黑夫繼續:「所謂垃圾費,就是在長安縣治下每一個商鋪都要交垃圾費,因為垃圾會影響環境衛生以及街道人流量,所以需要每天運走,而少尉衙門會負責安排人清理垃圾運送垃圾,並且保證是每天運走一次。」

  蕭廣低頭思索了一下,記了下來。

  「所謂小商鋪經營費,是指長安縣範圍內,所有商鋪中,規模比較小的,都繳納一筆費用就能經營,無論它營業額多少,都用不著按比例交稅,只需要按照經營的商業類型繳納經營費就行。」

  「這個經營費將會由少尉衙門制定。」

  「中等商鋪稅收,就和萬年縣差不多了,按比例收稅,不過霍大人似乎也要跟商鋪承諾,收上去的稅不會全部上繳,而是會留一部分發展長安縣。」

  「至於大商鋪收稅,就是指有一部分類型的商業,只有拿到了少尉府衙發的資格資質,才能經營,這個稅收也是按比例的,而這些行業具體稅收多少,要少尉衙門制定。」

  「跟中等商鋪稅收一樣,這個費用,霍大人也承諾會留下很大一部分在長安縣,發展長安縣。」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霍海這麼制定規矩,一定有他的道理。

  劉徹:「哦?那具體都是多少啊?」

  梅黑夫:「不高。」

  既然梅黑夫說不高,也就是算起來比萬年縣要低咯?

  很多人都在思考這三種稅都是因為什麼。

  很快就有人明白其中的奧妙了。

  商人和商人,不能一概而論。

  那小商人,怎麼和大商人比?小商鋪之所以收經營費而不是稅收,是為了降低入行標準,讓他們少交錢。

  窮則思變,當一個人開小商鋪經營到一定程度有了資本後,他會不會擴大規模?

  擴大規模,那就開始交稅。

  他要是不想去賺這個錢,多的是人想去賺這個錢。

  而張湯的方式,全部收稅,雖然有差別,一個十五稅一一個三十稅一,但很多人連那個門檻都到不了,壓根一開始就不敢去經營。

  霍海的方式,不會壓制別人想做生意的想法,又能收到錢。

  但是很明顯,在這邊做大生意,肯定稅收很高,可能遠比萬年縣還高。

  否則的話,這搞了半天,稅收還不如萬年縣,那不是笑話嗎?

  之所以大家關心稅收問題,是因為如果以後外出為地方官或者獨當一面,也要靠收稅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的。

  如果收不上來錢,你就算在奏疏里吹得天花亂墜,別人信嗎?

  哪怕你把你的郡發展的跟現在的長安縣一樣繁榮,收不上來稅,就靠說話,怎麼說服皇帝?難道偉大的皇帝陛下還親自去考察你一個偏遠郡縣?

  那麼,中大商鋪稅收超高的話,別人為什麼要在你這兒開中大商鋪呢?

  就好像長安萬年,別人幹嘛不去萬年縣開?

  但是想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

  萬年縣能開中大商鋪嗎?

  萬年縣的人哪有錢消費?他連小商鋪都沒有,哪兒支撐得起大商鋪?

  群臣之中,最聰明的是蕭廣,蕭廣低聲:「回去後,我們的商鋪房子不能賣了。」

  漢中王劉勝回頭:「嗯?」


  蕭廣:「因為政策的原因,長安縣的房子要漲價了,萬年縣的房子要跌爆,如果是萬年縣那邊的房子,早賣早脫手。」

  劉勝還沒明白為什麼。

  蕭廣超低的聲音:「霍大人在長安縣收稅,是按照商鋪收的,不按照人收稅,而萬年縣是按照人收稅的。」

  「也就是說,如果在長安縣做生意,但住在萬年縣的人,會被收兩次稅!他們肯定要脫手房子往長安縣搬家的。」

  「一旦這個頭開起來,富人成規模的往長安縣搬,長安縣房價自然水漲船高,萬年縣自然一降再降。」

  劉勝恍然大悟:「明白了。」

  劉徹:「行,大家大概應該明白長安縣萬年縣稅收的不同了,你說說你對煤鋼的建議吧。」

  無論是張湯那種還是霍海那種,都是新稅法,用腳投票已經開始了。

  但這東西還沒出結果,在真正的出結果之前,大家只能想像。

  而梅黑夫根據這兩條,也有自己針對煤鋼的建議:「臣建議,煤鋼可以私營,但是要各地根據自己的情況,定稅收。」

  「而稅收定多少不只是地方說了算,還要上報朝廷,讓朝廷評判。」

  「朝廷可以根據這個地方的情況,決定他們是重稅還是輕稅,決定這個地方稅收是大部分上繳,還是小部分上繳。」

  看群臣疑惑為什麼這麼說,梅黑夫繼續:「就好比,比如同關煤礦,這個地方的稅就必須大部分上繳,因為他除了各種礦之外,並沒有大平原,不適合大規模的人口生存。」

  「既然如此,這裡發展民生那就是多餘的,它最多留一些錢發展道路,方便礦產運輸。」

  「可假如,洛陽、成都、信都這樣的地方也出現了煤礦,那當然要留相當一部分在本地,因為這個地方除了煤礦,還有很多大漢子民,他們也有如長安縣一樣發展商業的可能性。」

  「如果煤礦的錢,留在本地,又把商業也發展起來了,那當然更好,因為一筆錢,發展後,能收兩種稅,何樂而不為?」

  一切的最大問題就是,錢,運輸是要損耗的。

  如果待在一個地方動都不動,就能讓錢生錢,那當然是最好。

  因為運輸時,運的東西越多,損耗越小。

  那如果錢少到一定程度,搞不好往朝廷運輸,還得倒貼運費,這種地方,朝廷連管它的想法都不會有,北方草原上現如今就是這個情況,所以自古沒有人把城市建立到大漠上。

  沒利益。

  梅黑夫的話,讓很多大臣都思索了起來。

  這話的確有意思。

  不按照統一的稅收,而是因地制宜。

  如果一個窮鄉僻壤,很難有人去開礦,運輸也麻煩,你要稅收太高,誰還去開礦?

  如果這種地方稅收低一點,也有了發展空間。

  如果是一個人非常多的地方,很多人都沒法養家餬口,這種地方開礦主要能解決的問題反而不是稅收,而是讓本地人都富起來,然後帶動商業發展。

  這種收多少稅,就需要研究討論了。

  如果有個地方人少,又富裕,那這個地方開個雞毛礦啊?直接給他重稅,讓這個地方的人把錢往外帶。

  光是這樣一個手段,幾乎就是一個偉大的工具,和以前服徭役這個工具能達到的效果幾乎一樣,甚至更強。

  很多人都覺得這可行。

  但此時,張歐站了出來:「臣反對!」

  所有人都看向了張歐。

  這有什麼好反對的?

  曹襄站了出來:「臣……也反對。」

  陳掌:「臣反對。」

  陳掌,雖然是陳家人,但實際上可是霍家外戚,他也反對?

  接著,一個個的大貴族,幾乎所有封了侯的人,挨個出來:「反對。」

  給中小官員們都搞蒙了。

  為什麼?

  一大群人站出來反對後,張歐才開口:「臣反對的不是稅收調節,也不是看地區情況決定留多少錢發展地方的方法。這是非常好的方法,非常厲害,梅大人的提議可謂是厲害,史書上必留下梅大人的豐功偉績,萬世傳唱。」


  「但,臣反對煤鋼私營。」

  「煤,收益遠高於鹽鐵,鋼,完全可以取代鐵,並且做到很多鐵做不到的東西,包括新式馬車,還有北馳道上正在修建的橋不知道各位看過沒有,裡面也用了超多的鋼。」

  「這意味著,鋼未來的財稅潛力,可能還在煤之上!」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允許私人做煤鋼?煤鋼,必須全部歸朝廷所有。」

  「試想一下,還是這個例子,比如洛陽,洛陽也發現了煤礦,可以開礦,讓私人開礦,哪怕收重稅到了五分之一,他創造三十億大錢,朝廷能收到六億。」

  「六億拿來發展鋼廠,發展洛陽城池,看起來挺多了。」

  「但如果這煤礦全屬於朝廷,朝廷開礦,三十億大錢,全部屬於朝廷,朝廷用三十億大錢收上來十五億打匈奴,剩下十五億發展鋼廠,發展洛陽城,不用幾年,洛陽城就能趕上如今長安的繁榮。」

  「換成更差一點的城市,比如五原郡這種地方,那也最多十來年,就能趕上今天的長安。」

  「如此海量的利益,為什麼要讓私人拿走?!」

  此時,朝堂上所有中小官員都是懵逼的。

  鹽鐵雖然沒有專門討論過,但是這幾年朝堂多多少少有議論到。

  當初,所有大官員,都是相反的看法!

  所有大官員都反對這東西朝廷專營,認為應該私營。

  如今,鋼煤,代替了鹽鐵成為最賺錢的營生。

  所有大官員卻反過來了,認為這些東西應該朝廷專營,不應該私營?

  為什麼?!!!

  很多人都不明白。

  霍海明白。

  其實很簡單。

  物極必反。

  一開始的鹽鐵,事關很大的利益,官員們認為自己家族也可以經營鹽鐵,就能賺很多錢,當然牴觸朝廷專營,當然支持私人搞鹽鐵。

  而現在呢?

  鋼煤,實在是太重要了,代表的利益太大了。官員們很清楚,以自己的體量,根本不可能搞鋼煤,或者說不可能搞大,不可能占據主要地位。

  能搞鋼煤的,就是劉徹私人。

  也就是說,所謂的鋼煤允許私營,其實就是進了劉徹的私庫。

  而如果官營呢?

  這些錢就會進入朝廷的預算。

  請問,朝廷的預算,誰在管理?

  御史大夫!

  張歐管。

  如果煤鋼全部官營,根據現在的情況,發展個幾年,舉國上下共計千億大錢不成問題吧?

  到時候,御史大夫就能掌握千億財政大權。

  除了御史大夫,幾乎所有大貴族都能支配這筆錢。

  大貴族們大官員們,發現自己沒可能挖掘這麼大個礦之後,轉而想要掌握這些錢的控制權!

  這就是為什麼對待鹽鐵和對待煤鋼大家的反應完全不一樣。

  這就好像,五個人聚在一起要吃飯了,食材不夠,如果院子裡有一隻雞,那它死定了,大家都想把它吃了。

  但如果還是這五個人,一起吃飯,食材不夠,院子裡有一條豬!

  那大家想吃了它嗎?

  為什麼要吃?搞到豬的所有權,然後把豬賣了,錢歸自己不好嗎。

  退一萬步說,就算這錢必須歸五個人共有。

  那誰能掌握大肥豬的售賣權,裡面有多少油水?

  這錢拿回來後,誰來管這筆錢的用法,裡面有多少油水?

  哪怕自己完全沒有吃油水的想法,這可是一筆五個人這輩子都沒見過的那麼多的錢,支配這筆錢,有多爽?有多大的成就感?

  但是,小官員們不這樣看啊。

  什麼大利益?搞一個同關煤礦一樣,五萬青壯年挖礦的巨大的煤礦?我也配?

  但是我可以搞一個五百人的煤礦賺錢啊!

  那不也是同關煤礦的百分之一了嗎?

  我自己一個人沒這麼多本錢,我聯合十個人一起,那也是千分之一同關煤礦的超級收入啊!


  就算稅收超級重,重到歷史沒有先例,直接收一半的稅!那也是同關煤礦兩千分之一的收益啊!

  拿到手之後,自己豈不是從普通人搖身一變成了在整個長安都最有錢的大富翁?

  一個小官站出來:「臣反對御史大夫的說法!」

  「如果朝廷把什麼都拿走,民間沒有錢,還怎麼發展商業?」

  「長安縣的成功就在眼前,只要有本錢,任何地方都能大發展,未來,大漢十倍百倍於現在的富裕!那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才是為了百姓謀福利!」

  「如果鋼煤官營,所有錢都歸朝廷,民間依舊很窮,對於百姓有什麼用?」

  衛尉站了出來:「是嗎?朝廷拿到這筆錢,從上往下去推動發展,給地方修路修橋,不也能推動商業嗎?修路能刺激商業,也是長安縣實驗得到的成果。」

  「普通人拿到錢會修橋鋪路嗎?還是朝廷拿到錢,才能幹這個事兒。」

  另一個小官員站了出來:「我反對這種說法!」

  「地方上商業高了,自然可以像長安縣一樣開始收稅,而稅收留一部分在地方上,地方上就有錢收稅了。」

  曹襄:「萬一這個地方上的官員是個昏官,沒有拿錢修路,而是把錢浪費了呢?可如果錢歸朝廷管理,撥錢給地方上修路,是否更直接?」

  雙方根本不帶停的,各抒己見,瘋狂的發炮。

  似乎根本沒有停止的樣子。

  他們吵起來後,更多小官員和更多大貴族都明白了大家為什麼吵這麼厲害。

  後知後覺的他們終於知道自己該怎麼站隊了。

  張歐退居人後,看向霍海,很滿意的笑了笑。

  霍海啊霍海,你又該如何?

  站隊已經站好了,不需要別的東西,也已經完成了站隊,沒有宣平侯的事情,站隊一樣完成了。

  你能想什麼辦法掀翻所有舊勛貴和三公九卿,掀翻內朝嗎?

  霍海擺了擺頭,果然,財帛動人心。

  所有人都在拿百姓說事兒,但說的卻不是百姓的事兒。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沒必要吵,霍海也不想參與。

  霍家按道理應該站在大貴族這邊,但霍海已經有同關煤礦了,怎麼站隊?

  開口說話?霍海更沒想過和誰爭。

  掀翻三公九卿?還用我掀?

  霍海並沒有站出來,甚至臉上連一點表情變化都沒有,讓張歐有點意外。

  他不急?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