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唐禮》
李承乾沒有著急回答,他抿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嗓子,這才開口。
「祭拜天地,禱告宗廟,拜祭聖賢,祭奠先人。」
「為何獨獨不能,參拜戰死沙場的英靈?」
他神色肅穆,聲音清朗,在大殿中響徹,「為建立大唐,推翻暴隋,開創新朝,血染戰場魂歸天地的英靈,只是用撫恤優待後人。」
「只有後人時時祭拜,如何能彰顯他們的英勇與大義?」
「大唐不能遺忘他們,給點撫恤,就一了百了,不再過問,那無疑是背叛。」
「大唐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更是該感念他們英勇的犧牲與奉獻。」
「沒有戰死的英靈,何來今日安定強盛這大唐,何來百姓之今日?」
「他們用生命建立起了大唐,卻永遠見不到大唐盛世。我們卻不能忘記他們的功績,否則,我們於心何安?」
「有祭祀天地的地方,有祭祀先人的宗廟,卻沒有一個地方,祭祀戰死英靈的場所。」
他昂頭,高聲道:「飄蕩在戰場上空的無數英靈,他們魂歸何處?」
「為國而戰,為國而死,為民獻身,為民就義。」
「他們是為了國家,為了天下百姓。」
「一家之口,承載不了這一份大義,一個宗廟,也不是英靈的歸宿。」
更新不易,記得分享101看書網
「只有國家,只有天下,一同來承擔,才能肩負這一份頂天立地的大義,才是英靈魂歸之地。」
李承乾目光威嚴的掃視全場。
「因此,孤以為當由朝廷出面,以國家之大禮,祭拜為國捐軀,戰死沙場,保家衛國的將士。」
「樹碑,以紀念英靈之功績,讓天下百姓人人感念祭奠。」
「如此,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更加厚重!」
殿內鴉雀無聲。
人人皆是目瞪口呆。
殿下之言,過於驚世駭俗。
畢竟,在以前從來沒有人想過,會以立碑的方式,去紀念那些戰死的將士。
「殿下……。」
「此事從來沒有過的……。」
張士衡的語氣有點發抖。
「以前沒有。」
「我大唐為何不能有?」
李承乾擲地有聲,道:「我大唐不會忘記,為國捐軀的將士,不管他地位高低,軍職大小。」
「只要他是為國而死,我們就應該銘記他的功績,用大禮的方式來祭告英靈。」
「讓他死後享受天下黎庶的敬仰與感念。」
「活著的是功臣,死了的,他們更應該才是功臣。」
這一段內容。
在場的人都很難消化。
畢竟自古以來,就沒有這麼一說。
太子突然義正言辭的提出來,聽起來是有那麼個道理在。
一時間卻有點難以接受。
李二雙眼有點放空。
他作為行伍出身,天策上將,自是知曉軍中情況。
率領大軍打天下,南征北戰,不知道多少將士,在他的手下作戰而死。
但他從來也沒有想過,會去感念那些將士的付出。
眼裡只有軍功,只有擊敗對手,何曾會想起那些戰死將士。
死了,撫恤優待後人就是。
哪裡還會管那麼多。
畢竟當兵打仗是天經地義的。
還想著祭奠他們,又不是自己的先人,又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
李績聽得有些發麻。
太子的一席話,他幾乎知道,傳到軍中會引起多大的轟動。
尤其是最下面的將士。
他們並沒有多大的追求,混口飯吃,不餓死就成,要是死了,還有撫恤,有軍功的話,更好不過。
誰知道,現在朝廷要立碑,自己死後還能享受國家,天下百姓參拜的殊榮。
那還得了。
他敢說,將士們會更加賣命。
士氣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
身後事,不擔心,身後名,這下也有了。
還有什麼好怕的?
「若事真成,大唐軍隊將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他心裡默念道。
李承乾安靜的注視著眾人的討論。
他的想法很簡單。
就是給大唐將士上個光環。
也是用這種方式,來提高軍隊的凝聚力與戰鬥力。
他還不信了。
開天闢地頭一遭,大唐將士能不跟打雞血一樣狂暴了。
當然,他是在一點點的去影響軍隊的思想,去改造他們,最終給他們套上不敢肆無忌憚的枷鎖。
你死後都要享受國家祭奠了。
還伸手伸腳的去拿東西,還去欺負百姓,你良心過意得去?
潤物細無聲。
李承乾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不知不覺的,大唐軍隊就會受到束縛,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軍紀中有,良心中更有衡量。
「諸位!」
李承乾起身,長孫沖急忙扶了一把,等他站好後才鬆手。
李承乾朝著前面走了幾步,道:「自魏晉南北朝開始,禮崩樂壞,綱紀廢弛,人心淪喪,胡膻遍地,禮法幾乎毀壞殆盡。」
「我華夏乃是禮儀之邦,若無禮儀,怎彰顯我華夏文化?」
「大唐立國不久,自當肩負起重製禮樂,重塑綱常,重拾人心之舉。」
「孤有心奏請陛下,廣邀賢達名士,鴻學大儒,為大唐制定禮樂。」
「名為《唐禮》。」
此話一出,殿內轟然。
《唐禮》
簡單兩個字,有多重,在場之人誰不明白。不行。
李二徹底也坐不住了。
他不再躲在屏風後,徑直走了出來。
見到他出來,李承乾一點都不意外。
不出來,反倒奇怪了。
「拜見陛下!」
眾人先是一愣,旋即急忙拜見。
「諸位免禮!」
李二笑道:「今日所聽所聞,我大有感觸啊。」
「太子奏請制定《唐禮》,朕深以為然。」
「張士衡,你是禮學大家,就由你來牽頭,孔穎達,于志寧,賈公彥等一同編纂。」
他是迫不及待的就要把這《唐禮》給攬過去。
什麼天子門生。
什麼為將士樹碑。
通通比不過《唐禮》兩個字的含金量。
他命孔穎達,賈公彥等人搞的《五經正義》,天下讀書人並不是太買帳。
如今,經過太子一番操作,這《唐禮》幾乎是十拿九穩的。
只需要時間,就能編撰而成。
李二怎會錯過?
李承乾也不在意。
畢竟,他以太子之位,搞《唐禮》就有點過了。
還是讓李二去抗壓才對。
他又不是不能插手《唐禮》的編纂。
這些人都得好好盯著。
李承乾要的是我注五經,不是五經注我。
唐初是一個最好重製禮樂的時代。
一個是李二想要法統的正確性。
另外一個,思想不統一,在這個過程中,是很好摻雜私貨的。
等到唐以後,可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
「多謝陛下恩典。」
張士衡激動不已,主持編撰《唐禮》。
這樣的功績竟然要落到他的頭上。
他回想起當初還扭捏。
真是還好沒有錯過,否則,他要後悔的當初撞死了。
于志寧,孔穎達等學士大儒,不由羨慕不已。
「正好諸位名士在此,我也討教討教。」
李二喧賓奪主,坐在李承乾的位置,李承乾坐在他左手不遠的位置。
「太子。」
「適才我聽聞你說為祭奠英靈。」
李二道:「若是朝廷出面立碑,該如何安排?」
「大唐將士皆英烈,當為大唐英烈慰靈碑。」
李承乾道:「宜在承天門之廣場樹碑。」
「大唐英烈慰靈碑。」
眾人不由呢喃一句。
寓意很是直白簡單。
就是告慰英烈的。
「諸位,你們覺得太子所言如何?」
李二問道。
「陛下,殿下所言,自古都沒有,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于志寧道。
李二對他有些不滿,輕輕點頭了事。
「陛下,臣對殿下的一句話深為贊同。」
「自古沒有,我們唐朝為何不能有?」
張士衡正聲,道:「我大唐要制定《唐禮》,自當借鑑古禮,但也要擬定新禮。」
「為英烈立碑,可視為我大唐新禮之一。」
李承乾給張士衡點了個贊。
這個禮學老儒,思想並不保守,深得兼收並蓄的精髓啊。
《唐禮》可借鑑《三禮》,但也要創造出新禮內容來,區別與《三禮》。
不然的話,還怎麼好說《唐禮》是新禮呢。
沒點新禮,拾人牙慧的話,你看有多少眼紅的人來噴你。
「這麼說來,孤正好想到個事情。」
李承乾突然說道:「那日,受陛下之命,前去金光門迎接平定高昌,班師凱旋的大軍。」
「第一眼見到大軍,是將旗,大纛在之後。」
「孤覺得能否統一軍中大纛,往後不再有帥旗,將旗,只有一面大唐國旗?」
嗯?
有些東西藏在話里。
很是刺耳。
先看到將旗,再看到大纛?
是誰?
肯定是侯君集啊。
李二神色有些不自然,他看向房玄齡,好似在說,你怎麼沒告訴我?
「殿下所言,倒是不錯,只有一面國旗的話,將士們也會更加認可。」
張士衡剛說話,李承乾又道:「孤還有個想法。」
「在承天門前,修建一個杆台。」
「每日旭日剛升,便升起大唐國旗,日落之初降下。」
「每天用不同的一面,用過的收藏起來。」
「有功與社稷,有功與天下百姓之人,死後可得國旗覆蓋下葬之殊榮。」
「如此可好?」
今日更新完畢,明天白天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