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第109章 楚世昭的無字碑,節制三府軍!

第109章 楚世昭的無字碑,節制三府軍!

2024-11-15 03:09:48 作者: 倦我生煩
  第109章 楚世昭的無字碑,節制三府軍!

  桓盛干出來的這件事情太瘋批了。

  他這麼做,道理上是對的。

  可是他不能這麼明著來。

  就這麼說吧,桓盛身為臣子砍了楚世昭的三位兄長,實際上是以下犯上。

  那以後,其他人有樣學樣怎麼辦?

  這就跟底下人謀反了一樣,你赦免了他們謀反的罪名,很多人就會覺得反正謀反都不會死,那只會出現一批又一批想要謀反的人。

  楚世昭砍了他的三位兄長,頂多算是皇權鬥爭,最壞的情況,就是和李世民一樣,往後宗室太子繼位的概率降低,會出現同室操戈的局勢。

  其實,對於這一點,楚世昭反而沒有什麼太深的心理負擔。

  那三位兄長,是楚世昭同父異母的哥哥,而且由於出身門第的關係,他們之間是不來往的,關係也不夠親密。

  除了名義上是兄長的關係,楚世昭既沒受到過這三位兄長的照顧,還被他們拿來當成轉移矛盾的工具。

  明里暗裡的針對,已經告訴了楚世昭,他要是不提早動手,早晚會反受其害。

  坐以待斃,本就不是楚世昭的性格,他就是那種敢於魚死網破的人。

  何況楚世昭的處境特別糟糕,他不具備絕對的力量,因此楚世昭還不能等待對手發難以後,再名正言順地打回去。

  對方隨手的一擊,楚世昭興許直接就被解決了,所以楚世昭有且只有一次自救的機會,那就是在大周王朝還沒確認誰是新的天子之前,果斷出手。

  但,這一次出手,同樣勉強。

  能夠實施的主要原因是桓盛的執行力強,三千先登武士在楚世昭的號令下,悄無聲息地控制住了長安整個中高級將官。

  問題是,即便是這樣,楚世昭都沒有把握完成這次政變。

  人家李世民有什麼?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鬥法之前,他是什麼?

  不包括天策上將外,李世民還是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以及秦王外等等頭銜。

  李世民的前綴綽號,無論虛職還是實權的職務,正常人根本念都念不完。

  就算是有幾個人,如李靖之類的名將沒有明確表態要幫助李世民政變,但起碼人家是保持觀望態度,最終李世民是在很多很多內外在的條件下,這才完成了全部的接管後,其餘人見大勢已去這才紛紛依附。

  【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101𝖐𝖆𝖓.𝖈𝖔𝖒】

  楚世昭能夠仰仗的,只有楊方和桓盛以及桓盛理論上提到的桓節在涼州給楚世昭壓陣。

  到了這個時候,楚世昭才發現,桓盛做出這樣的決定,除了莽以外,還是一步險中求勝的棋。

  除了楚世昭以外,永晉帝剩下的幾位兒子,大多年幼,根本不足以承擔國事。

  在這種情況下,要麼出現一個絕對強大的勢力,在桓盛幹掉楚世昭那三位兄長之後,再把楚世昭幹掉,才能有立幼主,架設傀儡皇帝的可能性。

  很顯然,這個條件很難構成。

  永晉帝在朝堂保持了絕對的平衡術,沒有養出一家獨大的世家大族,京兆這些名門在朝堂之上的實力都相差無幾,王氏更強一籌,僅僅是因為王氏還有一個皇后王從徽,所以王氏的地位相對更高。

  一個人辦事的時候,他效率其實是最高的。

  但是在這個人的以外,還有很多人在他旁邊出謀劃策的時候,那些人就會成為破綻。

  世家大族同樣不是鐵板一塊。

  要是王氏完全凌駕於其他世家大族的話,楚世昭這次政變,反而沒機會。

  現在的話。

  楚世昭的那三位兄長只要死了,楚世昭後面能夠拉攏到那些還沒有做出站隊的世家大族,團結到那些之前沒有團結到的力量,這次政變的成功概率就能大大提升。

  等穩定了朝政,再來清算,其實也是不遲的。

  桓盛這一步棋,是向死而生的險招,而楚世昭也已經看出來了,這招反而是成了現在政變成功的最大希望。


  以前楚世昭沒有發現桓盛在初始階段就能被評定為紫色臣卡的原因,現在楚世昭意識到了。

  桓盛他作為臣卡,就不是常規臣卡的用法。

  在緊要事務上的處理,他做出來的判斷是很準確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敢這麼辦,有驚人的膽魄。

  【永晉二十九年十二月下旬,楚世昭以『王氏外戚作亂,意欲謀反。』為藉口,討伐王氏。】

  【你深深知道,與你鬥法之人,根本就不是楚世煦為首的東宮黨,而是支持你那三位兄長的王氏外戚。】

  【三千先登武士,最先在三府軍中,出手斬殺的就是那些與王氏有關聯的將官,這是為了降低王氏在三府軍的影響力。】

  【事情到了這一步,你很清楚,今後的史書對你的評價恐怕是罄竹難書,但是,你卻沒有任何選擇,只能在風浪涌動的長安之中,做出最為驚險的試探。】

  【到了這個時候,楚世昭也不能心慈手軟了,他先是找到了郭謙,告訴他如今的情況。】

  【郭謙出身低微,但他身處的職位關鍵,又是永晉帝最親近的人,而對楚世昭而言,最大的好消息,就在於——東宮的楚世煦並沒有選擇和郭謙深交。】

  【興兵討伐王氏的晉王楚世昭告訴郭謙,一旦東宮登基,像武德司指揮使這樣重要的位置,他只會留給自己親近之人,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郭大人雖然深受先帝的信任,可是又怎麼能保證一定能贏得東宮的信任呢?】

  【王氏出身的士族,您也認識,他們會容忍你繼續在這個位置上坐著嗎?】

  【郭謙坐立難安,而楚世昭卻只給了他很短的時間考慮,最終郭謙咬了咬牙,命令武德司的兵士協助楚世昭安撫長安之中的秩序。】

  【楚世昭順勢入宮,令人囚禁了如今貴為太后的王從徽。】

  【又前往了三府軍,以『子借父兵』、『替父報仇』之說,臨時節制三府兵馬,可事實上三府軍最重要的幾位將官,早就被先登武士控制,如今的三府軍,是由曾任中府軍都衛將軍的楊方臨時調度,隨後,楚世昭又將麾下的這些親近自己的先登武士,暫時接管中低級將官的職務,以此進一步控制三府軍。】

  【而身居東宮的楚世煦大為震怒,在東宮召集了不少人,想要和殺入皇城的桓盛應對。】

  【桓盛身為涼州之人,武藝高強,他一箭就射死了楚世煦,楚世昭見狀,立刻對外宣稱楚世煦是在討伐王氏的亂軍之中失足落水的。】

  【你知道這次政變,不僅是強為不可為之事,同樣還是一場一定會擔上罵名的自救之舉,可現在事已至此,你也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楚世仁和楚世虞相繼被殺過後,當夜,桓盛又帶著一伙人將王氏滿門夷滅。】

  【而楚世昭立刻安撫長安之中的其他大臣,想要穩住長安之中的朝堂之心,以便於順利接管朝堂。】

  【可是許多大臣都和王氏有所關聯,他們顧慮楚世昭失去理智,大開殺戒,有的選擇出逃長安,有的則是嘗試聯繫三府軍,甚至喚來家中的奴僕,給他們武裝,以此來和楚世昭對抗。】

  【很快事態影響到了長安城中。】

  【很多朝臣高呼——『晉王謀反』,而和這些朝臣對峙的兵士又高呼著——『晉王替父報仇,以清君側』。】

  【圍觀的百姓不知真假,看著兩邊人馬的捉對廝殺,但那些朝臣身旁的大多都是常服家奴,反倒是楚世昭這邊的人,都是身著制式的官軍武裝,很多分辨不清情況的百姓,下意識地支持官軍,朝著另外一方人圍追堵截。】【在這一刻,長安的九門,早就被郭謙派出去的武德司兵士控制,而三千先登武士立刻是將那些試圖叛亂,甚至已經是處於叛亂的朝臣誅殺。】

  【等到戰事休止,再由武德司的兵士來接管長安街道上的治安,避免有些士卒趁火打劫,劫掠百姓。】

  【而楚世昭麾下的先登武士,他們軍紀嚴明,看到士卒趁亂而為的想法,就會加以制止,甚至是出手處置。】

  【由於晉王楚世昭在民間影響力頗深,這一次政變,百姓大多都選擇了圍觀其中的變化。】

  【當天亮的時候,楚世昭臉上滿是鮮血地站在皇城的入口,他手持著的長劍,一步一步朝著承天門走去。】

  【楚世昭僭越帝禮,代行先帝君權,替父皇下詔判處昨夜叛亂的朝臣,並且沒有經過三司的會審,直接是處死了那些叛亂的大臣。】

  【這一夜,又稱——『承天門夜變』。】


  【桓盛上書,宣稱『東宮與王氏合謀,進獻紅丸,謀害了先帝,又想要誅殺晉王,而晉王為圖自保,這才不得不討伐禍亂天下的王氏外戚。』】

  【而楚世昭深知以他的功績,是極難服眾的,哪怕現在暫時控制住了長安,這也不意味著江山社稷就在楚世昭的手上了。】

  第一步驚險完成。

  但楚世昭畢竟不是李世民。

  也不是朱棣。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前,他所干下來的功績,放在任何一個朝代,他都是開國皇帝了。

  所以他的玄武門之變,說是皇權之爭,更像是以李世民為首的功臣集團對李淵發起的挑戰。

  和李世民對線的,壓根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他們兩個,就是李淵手上的傀儡,李世民真正對線的人是李淵。

  是功臣李世民和皇帝李淵之間的對抗。

  朱棣也是一刀一槍,靖難之役打出來的名望,哪怕是內戰,可還是實打實地從北平一路打到了南京。

  這兩個人在軍隊之中的聲望太高了,就這一點便是現在的楚世昭沒法比的。

  可即使是朱棣這樣雄才大略的君王,為了掩蓋自己得位不正的問題,他都要繼續打漠北,打遊牧民族來刷名望,來給他的皇帝之位拿出證明來。

  楚世昭呢?

  他別說李世民的功績了,就連朱棣那種在軍隊之中說一不二的聲望都沒有。

  能暫時控制住長安,都能說是險中又險。

  現在的楚世昭接任天子這個位置,出一次錯,他就徹底崩盤。

  李世民的路,楚世昭已經學不了了,他只能像朱棣那樣,拿功績證明一切。

  但,這個攤子一樣的天下,楚世昭能不能給它板起命來,都很難說。

  【永晉三十年,你沒有立刻順理成章地接受天子之位,而是以監國的形式,暫時總督天下事務。】

  【不久之後,你命令桓盛在長安城外,立下一個無題空白的字碑。】

  【「是非自有公論,功過後人評說。」】

  【面對近乎於窒息的壓力,楚世昭只能竭力承受這天下之重。】

  【至於楚世昭立下這無字之碑的理由,何嘗不是自己心中志向的體現。】

  【有些事情,做了就做了,無須解釋,也不必解釋。】

  【後世之人,辱我,罵我,攻我,又能如何?!】

  【我這無字碑文,就是留著給你們後人評說的機會,而這就是楚世昭的氣度所在。】

  模擬界面,楚世昭手上的先登武士這個兵種已經消失了,為了提高三府軍的控制力,楚世昭是將這三千人化為了三府軍之中的中低級將官編制。

  如此一來,九萬之眾的三府軍,在楚世昭手上的掌控度,才堪堪從32點突破到了68點。

  低於40點,這支軍隊是會有隨時譁變的可能性,楚世昭不將他的骨幹嫡系放進三府軍,直接就從內部瓦解了,那楚世昭還用得著考慮身外之事嗎?

  但是,楚世昭看到自己的統治界面,立刻是被父皇留下來的這個面板給氣暈了。

  他自己打天下,無論是從南方打到長安,還是從晉陽打到長安,走的每一步,楚世昭都能一點一點的種地,一點一點的運營。

  等楚世昭打到長安的時候,他的聲望不僅高的嚇人,民心也很充裕,所以完全就不怕坐在天子之位,被這個位置給反噬的可能性。

  現在不一樣了。

  楚世昭是政變取得的天下,他的聲望很低,而且永晉帝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財政窟窿,整個國家的財政都是赤字的。

  要是楚世昭是打天下拿下來的江山,他還能一邊打一邊靠打地主,踩豪強和世家的頭換經濟,以戰養戰。

  現在楚世昭這個聲望,他敢亂動,下場就是一堆人起兵造反。

  不過,看到這裡,楚世昭的眸光變得犀利了起來。

  他要是不亂動的話,不就成了第二個永晉帝,從昂首滿志的少年,一點一點地蹉跎為一個只為權力奔波,勉強安穩朝堂而只想著保住國本的私慾皇帝?

  干都幹了,那就全乾了。

  頭硬到底!

  先把你們這幫朝臣治住,內部平穩了,立刻祭出【一條鞭法】強化國力。

  聲望不夠?

  楚世昭可不認為周圍的這些節度使和士族是能安穩下來的。

  敢反?楚世昭他就敢打。

  打完內戰打外戰,平完長安平天下。

  路在自己腳下,怎麼走都看自己。

  既然楚世昭不想碌碌而為一輩子,那就拿命去拼!

  說得好像我楚世昭怕過事一樣!

  沒米?

  那我就找你們這些蛇鼠一窩的大族狠狠地爆米!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