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學進去了!
時值深秋,天氣越來越冷。
爐亭之內,已經是升起了爐子。
外面秋風肆虐,爐亭里卻是十分暖和。
但王殆、何昌盛等人心中哇涼哇涼的。
何昌盛正待說話,一張口卻是打了一個飽嗝,他們去找事兒之前,已經是吃飽喝足過去的,到那裡又被迫吃了幾個饅頭,大宋朝廷養士這一塊毫不吝嗇,饅頭每個都很大,把他們都吃撐了。
何昌盛更氣,道:「蘇允不當人子,此人寡廉少恥,什麼話都張口就來,一點君子風度都沒有,以後對付他,可不用講什麼君子氣度了!」
王殆有些遲疑道:「要不還是算了吧,此人看著好像惹不得,你看他三國演義寫的,真就跟母豬帶胸罩,一套又一套的。
此人心黑手辣,好在今天他還不算徹底撕破臉皮,否則來個諸葛亮罵王朗,我們豈不是得吐血當場?」
何昌盛聞言頓時又是氣憤又是心生鄙夷之感,平日裡他便十分瞧不上這王殆,若不是他老子是王珪,何昌盛是絕不會跟這樣的人在一起的。
王殆此人,腦子不太好用也就罷了,而且貪財好色膽子又小,跟他老子一樣一樣的。
哼,王珪,三旨相公!
不過,這事兒還得靠王殆才行。
他父親不過是一四品官,若不是平日裡靠著王殆的大旗,根本吸引不來這麼多的人,所以,還是得哄著這王殆。
何昌盛見王殆要退縮,立即神色鄭重起來,道:「不疑,我們倒是無所謂的,我父親跟他蘇家雖然有些齟齬,但也沒有到深仇大恨的地步。
你王家可就不同了,當時王相公可是要下死手的,若非章惇阻止,蘇軾的墳頭草已經三尺高了,你道蘇允會不會記恨王家?」
王殆遲疑道:「家祖不過是出於公心而已,這種事情也怪不到家祖身上吧?
而且,家祖年紀也大了,再幹些年也該退了。
蘇允畢竟只是個十來歲的年輕人,就算是他有出息,那也得幾十年後,到時候早已經時過境遷,誰還會記得幾十年前發生什麼事情?
而且,蘇子瞻只是蘇允的族叔,又不是他爹!」
本書首發101𝙠𝙖𝙣.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何昌盛一聽差點氣歪了鼻子,頓有一種豎子不可與謀之感,深吸了一口氣道:「不疑兄,蘇允與蘇軾不是一般的關係。
蘇軾落難,蘇允不惜從眉山千里迢迢來汴京,接上蘇軾一路風雪,都要送他到黃州。
這已經超過一般的族親關係了,而且,聽說蘇軾一家對蘇允有大恩。
我這麼說吧,一旦蘇允有朝一日成了宰執,他就是為了這個報恩的名聲,也要替蘇軾出一口惡氣。
到時候王相公自然是退了,但你父親呢,你呢,甚至到時候你的兒子,都得被蘇允報復!」
說到後面,何昌盛已經是滿臉怨毒。
王殆心中吃驚,道:「我看那蘇允笑呵呵的,不至於……」他忽而想起三國演義中的毒士賈詡,頓時打了一個寒顫。
何昌盛搖頭道:「笑面虎罷了,越是看著沒有威脅,越是可怕啊,這種人發起狠來,連祖墳都能掘出來的,不疑兄,咱們須得早做準備。」
王殆終於下定了決心,點頭道:「好,只是,這蘇允謀略這麼厲害,咱們未必對付得了他啊。」
穩住了王殆,何昌盛嘿嘿一笑道:「有心算無心,就算他再厲害,也終有一天會掉落進我們的陷阱之中,來日方長,咱們等著機會便是。」
蘇允吃完早飯,便去上課去了。
他上的是經義齋,課程也主要以經義為主,因為他還沒有選定本經,所以目前來說,所有的課程都必須得上。
當然,外捨生基本上還處於沒有選定本經的狀態,都是全都要上的,等到進了內舍,到時候就有針對性課程了。
蘇允上了一天課,收穫還算是蠻大的,以前他看《詩》、《書》、《易》、《周禮》、《禮記》這些書是看得暈頭轉向的,但在太學教授的講解之下,卻是頗有幾分趣味。
不得不說太學的教授的確是有真東西的,這些原本看起來很是玄乎又枯燥無味的古本,在他們見解之中,竟是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原因在於,這些書的乾貨太干,有點類似數學裡的公式,非得有人將所寫書籍裡面的時代背景,當時的風俗習慣等等東西給你結合起來講,否則光看這些乾貨,當真只能看得雲裡霧裡。
但有這些教授引經據典,聯繫當時的背景來講,才會發現,看著好像在談情說愛的詩,給人算命的易,寫一些無聊過時禮儀的周禮,原來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些書裡面竟是蘊含著治國理政的道理從來都沒有過時。
在蘇允看來,這些書就是東大自古以來的社科學,讀懂這些書,的確是可以具備基本的治國理政能力的。
比如說左傳中的一句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這句話揭示了治國的基本邏輯。
治國的要訣里,最重要的就是兩件事情,一件是祭祀,一件是軍事。
軍事大家都能夠理解,但祭祀未必就能夠理解。
但換成後世的說法,所謂祭祀便是統一國民思想,形成一個國家、民族的觀念,讓所有的人都擁護這個國家,以此達到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再換一個說法,便是治國要文武結合,既要軍事上的領先,又要有精神文明建設。
當然,左傳蘇允暫時不用學,就是打個比喻而已。
這倒是讓蘇允喜出望外,他最怕的就是上來哐哐讓你背誦,而且背完之後還是雲裡霧裡的,至於這後面蘊含的是什麼東西全然不知。
這太學教授的這種授課方式,倒是有後世那些古文教授的風格了。
不過蘇允卻是不知道,再往前些年,授課方式可不是現在這樣,就是他所想像的那樣,上來就是哐哐的背誦,無他,就是因為所有的學習都是在科舉的指揮棒下進行的。
之前主要是帖經墨義,以背誦為主也就可以理解了,但現在是考經義大義,自然教學方式又不一樣了。
但無疑這種方式更加適合蘇允,蘇允也的確是沉進去了。
不得不說,蘇軾讓蘇允抄漢書、學公文、學詩詞,以及蘇轍教蘇允孟子,卻是幫蘇允打開了一個大門,讓他這會兒來學習這些東西有了一個基礎的概念了。
加上蘇允為了寫三國演義,吃透了三國志,亦研究了許多的漢代官制、風俗習慣等等,再往前學習,難度又降低了不少。
這種學習對蘇允來說幫助是特別大的。
太學的教授講詩書禮易,不會只講當時的社會背景,還會結合秦漢唐宋以來的情況,這種講法自然是為了應對科舉中經義大義的考試要求來教,但對於蘇允來說,他其實亦是最為缺乏這塊的東西。
蘇允在後代學習的知識其實是西化的,就語文課本上學的那點古文的知識,同樣亦是經過西化過的東西。
所以他看宋朝,一樣是用後世的、西方化的目光來看的,不是不好,只是有時候很難理解當下的人想法。
這也是為什麼蘇軾蘇轍等人總是覺得蘇允離經叛道的緣故。
蘇允沉了進去,這才真正理解了後世經常說的一句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後世蘇允讀書的時候,還總是有人在批判中國古代的文化,說裡面糟粕太多,沒有什麼有用的東西,中國就是被這些東西所拖垮云云。
蘇允也曾經跟著批判過,後來隨著國家經濟騰飛,軍事的飛躍,民眾開了眼界,才發現,臥槽,世界就特麼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啊!
你這發達的西方國家,亦是各種問題重重,也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嘛。
但那時候的蘇允依然還是將信將疑的。
這會兒真正進入這個中華文明的敘事裡面來,認真學習這些文化經典,深入了進去,蘇允才真正明白,不是中華文明不行,而是他從來沒有真正去鑽研過這些東西。
當然啊,不是說中華文化無懈可擊,全是精華沒有糟粕,而是說,中華文明的積澱實在是太雄厚,這積攢下來的智慧,讓蘇允的眼界又大大開拓了許多。
蘇允學習得極為起勁,因為他自身後世帶來的知識與眼界,在與中華千年文明在發生化學反應,每看到一個知識點,便將其後世的知識給串聯起來,進行一個深化、本土化、時代化!
蘇允感覺自己每一刻都有所得,這種在知識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於是蘇允這一鑽進去就沒日沒夜了。
因為蘇允初入學,算是插班生,所以月考季考他暫時都不用參加,從下一個季度再開始。
……
蘇允愕然看著眼前搶走自己書本的章擇。
章擇神色有些複雜,道:「居正,你必須得回去!」
蘇允抬頭看著章擇道:「為什麼?」
章擇哭笑不得道:「過年啊!之前幾次叫你都不回,這會兒總得回去吃年夜飯吧?」
蘇允這才恍然大悟。
蘇允只感覺自己低了一下頭,再一抬頭,太學便下雪了。
進入冬天了。
時間好像是過去了兩個月?
蘇允不太肯定。
至於期間,好像章擇來找過他,哦,文煌華等人也來找過他幾次,嗯,好像還有人找過他麻煩?
這個不是很確定,他天天沉浸在經典之中,已經是有些魔怔了,別人說幾句風涼話什麼的,他都只當是耳旁風了。
蘇允哈哈一笑道:「好好,這就走吧。」
蘇允就要往外走,章擇一把拉住了他,道:「你還是洗洗換一件衣服……算了,回家吧,家裡更方便。」
蘇允看了一下身上,好傢夥,油膩吧唧的,好像從上課以來便沒有怎麼換過。
(本章完)